让学生在数学问题 解决中发展核心素养
重庆市开州区汉丰第五小学  王露露  周杰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要求培养的数学核心素养中,“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是三个核心素养之一。思维是数学的内核,让学生学会思维是数学教学的根本任务。数学思维的启动、推动、拓展等活动都离不开特定问题的引发、助推和支撑。数学教师要善于通过问题引发学生思维,发展核心素养。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着数学。现实生活情境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础。教师可通过设计生活性问题让学生思考并进行问题解决。比如在教学计算长方形的面积时,教师可以利用课件给出各种类型、各种样式的地砖素材,让学生思考如何选择最适合、最少量的地砖将固定面积的教室铺满。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逐渐形成较全面的数学思维,从测量、计算、合作谈论、分组讨论中学会解决实际问题。

    问题是数学思维活动的载体,探究性问题则是思维活动逐步达到深度活跃的激素。数学教学中,巧妙设计探究性问题,可促进学生进行系统的、连续的思维活动,让思维层次一步步提升。如在教学“圆的认识”一课时,教师让学生尝试画圆,在画圆中认识圆,提问:“怎样用圆规画圆?”让学生尝试画一个圆。反馈时提问:“你为什么没有成功?怎样才能画好圆?”开始的问题和反馈时的看似一样,但它却能引起学生更深层次的思考。连续性提问,层层深入,触及重点。让学生不仅仅能掌握画圆的方法,更能思索出画圆的关键。画完圆后,教师提问“你的圆有多大?”学生拿着自己的圆比画,发现无法表述清楚。这时教师顺势让学生进入直径、半径的学习,探究“直径、半径关系是怎样的?”学生通过折一折、比一比、画一画,就能发现其中的关系。

    学生的学习是层层递进、不断完善的自我建构过程。数学教学中以核心性问题为统领,以问题串为主线,通过由浅入深地设置问题,可以将学生的思维逐步向纵深推进。

    问题驱动式教学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利用小学生天生的好奇心,凡事喜欢探究缘由的心理特性,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质疑问难的开放时空,引导学生自我提问与尝试解决,从而不断产生新问题,接受新挑战,启动新思考,进行新探究。

    问题驱动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重要路径。教师要基于数学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数学思维的特性,精心设计数学问题,使问题成为驱动学生积极思考、深入探究、主动建构和充分发展的内生源泉,从而真正让学生学懂、学活、学深,发展核心素养。

当前:未成年人3版(2022年11月23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