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筑温馨城市书房 丰富人民精神世界
缪贞谊

 

    作为新型阅读空间的“城市书房”这些年逐渐走进大众视野。市民畅享其中,或埋头苦读、或开卷探讨,已成为一道亮丽的城市文化风景。城市书房是读者的心灵港湾,是创新实施“惠民生、暖民心”的举措。因此,更好更快地构筑这一精神家园,点亮温馨灯盏,对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有着现实意义。

    坚持政府主导,建立舒适阅读环境。城市书房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组成部分,要坚持政府主导规划、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图书馆服务体系依托,高效配置公共资源,将分散在街头巷尾、公园社区的闲置空间转化为明亮的城市书房,让阅读之光辐射周边。城市书房运营也应遵循政府统一部署,秉持公益原则,听取市民建议诉求,提升优化软硬件设施。比如书房墙壁地板、书桌灯光力求暖亮舒适;书册摆放、绿植装饰符合审美取向;无线网络、充电插座配足配齐;图书期刊、电子书库及时更新等,使城市书房真正成为服务至上、书香氛围浓厚、24小时免费开放的自助式阅读环境。

    融合文旅资源,营造自信文化空间。城市书房建设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融合当地文旅资源,嵌入文化遗产特色,通过举办民俗文化讲座、读书会等服务活动,推动广大群众文明素养的提升。此外,还可统一书房名称,提升“品牌文化”软实力和“连锁输出”影响力。比如河南洛阳结合当地河洛特色文化,将城市书房统一命名为“河洛书苑”;江西南昌城市书房名为“孺子书房”则是借用南昌东汉名人徐孺子的文化效应;山东菏泽为彰显“中国牡丹之都”文化名片,将城市书房命名为“牡丹书房”等。这些标志符号的融入,推进了地域文化自信自强,传播了阅读好声音,展示了城市新形象。

    借助宣传媒介,共享创新生活品质。城市书房在“兴文化、展形象”实践中,还要做好宣传创新驱动。不仅要借力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还要用好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等网络新平台,加大书房形象与主题活动的宣传力度,进一步激发书房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同时,顺应数字化生产传播与普及的潮流,逐步实现服务资源数据化、阅读移动化、读者自主化与书房本身智慧化。在全媒体传播视域下,实现城市书房的线上线下资源共享,提升阅读服务水平与文化消费品质,实现新时代人民群众的新期待。

 

当前:4版(2023年04月24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