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区参观,请带上文明这个“行囊”
本报记者  漆世平

 

    近期,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以下简称“熊猫基地”)微信公众号通报了多起不文明行为,对相关游客进行处罚,并在通报中倡导全体游客在参观过程中践行文明公约,做一名文明参观者。一时间,“文明参观”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话题。

    文明参观,是对景区景点的保护和尊重,也是每名游客都要遵守的行为规范。当前各地在引导游客文明参观方面做了哪些工作?游客不文明行为出现的原因是什么?如何加强文明参观引导,让更多游客增强文明意识、践行文明行为,做文明参观者?近日,记者就这些问题进行了走访调查。

    ◆ 亮点 各地引导游客“妙招”频出

    5月17日上午10点,熊猫基地内人潮涌动,挤满了来看熊猫的游客。在幼年大熊猫别墅区外,一名安保人员一边引导游客有序排队进入单循环参观道,一边用喇叭喊话游客:“熊猫的食谱非常丰富,请大家不要投喂”“熊猫有自己的玩具,请大家不要往活动场内抛掷物品”……

    记者在现场发现,幼年大熊猫别墅区附近,写有“禁止投食”“禁止抛物”等提示语的标识标牌随处可见。据熊猫基地旅游服务组负责人李双波介绍,近期熊猫基地成为五湖四海的游客来成都的热门“打卡地”,为了给游客提供更好的参观体验,基地在完善提升园区标识标牌等导视系统的同时,还在景区各点位增加安保人员等一线劝导人员,并在太阳产房、幼年大熊猫别墅区等游客量较大的点位采取单循环参观、分时段放行等措施,引导游客有序排队文明参观。

    值得一提的是,熊猫基地还利用网络购票契机,发布文明参观温馨提示,并在新媒体平台定期发布文明参观指南,通报不文明参观行为,褒扬游客真善美。就在5月21日,熊猫基地便发布了一则寻人启事,寻找在熊猫基地救人的“白衣天使”,希望为她们送上一份“终身免费入园”的礼物,以表扬她们的平凡善举。

    近年来,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不断提升,文明参观逐渐成为旅游新风尚。各地景区在引导游客文明参观方面“妙招”频出,越来越多的游客在参观景区时,带上了文明这个“行囊”。

    位于山西省大同市西郊武州山南麓的云冈石窟洞窟内,游客常常会见到身穿显示屏背心的安保人员,他们每走过一处,显示屏背心上滚动播放的“保护文物”“请勿拍照”“有序参观”等文明参观提示语也随之进入游客心田。

    据云冈研究院党委委员、文旅融合发展中心主任崔晓霞介绍,近年来,云冈石窟不仅在景区游览须知等景区制度中对游客文明参观进行了规范,还通过标识标牌、讲解服务、志愿服务等多渠道开展文明告知、文明提醒、文明规劝,在潜移默化中提升游客文明参观意识。“我院近期还制定了《文明参观管理规范》,不仅对不文明行为进行了分类分级,还明确了景区各部门职责、管理人员职责等。”崔晓霞介绍,该规范将于6月正式实施。

    “请将果皮纸屑丢进分类垃圾桶”……5月18日,在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古田会议会址,文明旅游督导员廖庆生一边提醒游客文明参观,一边掏出“督导标配”的一次性手套清理地面上的垃圾。

    古田会议会址景区历来重视对游客文明参观进行积极引导,除了通过网络平台、讲解服务、信息服务等进行宣传引导外,还专门成立了一支文明旅游督导员队伍。在日常工作中,文明旅游督导员一旦发现不文明行为,会第一时间进行劝阻。目前,古田会议会址景区共有30名文明旅游督导员。

    四川省宜宾市李庄古镇景区每日迎接着络绎不绝的游客。在景区游客中心,墙上张贴的《李庄古镇游客文明行为奖励办法》(以下简称《奖励办法》)明确提到:“设立游客文明行为奖”和“设立游客不文明行为举报奖”,并分别对相应的奖励办法进行了举例说明。

    “设立该《奖励办法》,旨在进一步推进文明旅游示范单位创建工作,持续营造景区文明参观氛围。”李庄古镇景区管委会发展经营部部长江栾提到,除了该《奖励办法》,还颁布了《宜宾市李庄古镇保护条例》,制定了《景区文明旅游公约》《景区志愿者服务制度》等,依法依规规范景区管理,引导游客文明参观。值得一提的是,景区还充分发挥文明旅游劝导员、红领巾小小讲解员、乡土讲解员等五支队伍的作用,常态化开展文明旅游宣传引导,为游客文明参观营造良好氛围。

    ◆ 难点 文明参观任重而道远

    为引导旅游产业健康发展,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中国公民国内旅游文明行为公约》等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性文件,持续规范不文明行为,构建文明旅游新机制。各地、各景区也结合本地实际,制定了相关法律法规和措施,约束游客不文明行为,传递文明参观风尚,文明参观理念日渐深入人心。

    文明参观是一项长期工作,任重而道远。记者在调查中也发现,仍有个别游客存在不文明行为。

    “各地的惩戒措施没有形成信息共享,警示效果有限,是导致不文明行为出现的一大原因。”崔晓霞说,面对游客的各类不文明行为,各地虽然都采取了相应的惩戒措施,但景区与景区之间没有相应的联合惩戒机制,难以发挥其约束效能。如一名游客因不文明行为被某景区列入参观“黑名单”,但在另一景区他依然可以照常进行参观,惩戒效果微乎其微。

    “部分景区硬件不达标、管理不精细、服务不到位也容易引起游客出现不文明行为。”宜宾市翠屏区文旅局党组成员、总规划师郑太荣举例说,如部分景区垃圾桶投放量太少,游客想扔垃圾找不到垃圾桶,便有可能导致乱扔果皮纸屑的行为;座椅建设量不足,特别是在游客量大增的重要时间节点,游客没有合适的地方可以休息,就容易出现践踏草地、席地而坐等不文明现象。

    家住成都市锦江区的旅行爱好者罗曼在采访中则提到,部分游客的文明意识淡薄,随意在景区内吸烟、破坏树木、随地吐痰等。“他们的不文明行为既扰乱了景区的正常秩序,也影响了其他游客的参观体验。”罗曼说道。

    ◆ 建议 多方合力共绘文明新生态

    游客旅游是为了获得愉悦的感受,而文明的参观氛围则可以让游客获得更好的旅游体验,从而促进旅游产业发展。那么,应如何加强文明参观引导,让更多游客增强文明意识、践行文明行为,共绘文明新生态?

    “要坚持宣传引导和约束惩戒相结合。”崔晓霞表示,景区在利用多种渠道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普及文明理念的同时,还需强化约束和惩戒机制。她提到,首先,可通过加强景区智慧监管,消除监管盲区,利用技术手段加强对游客的监督,并设置文物防护措施、游客排队隔栏等对游客行为进行约束;其次,应加大文明旅游立法力度,构建“一处受罚,处处受限”的联合惩戒工作机制,从法律法规层面加大对游客不文明行为的约束和惩戒力度,提升公民文明参观意识;另外,要加强文明参观宣传教育,通过网络平台奖励游客文明行为,曝光游客不文明行为,引导人们自觉遵守文明行为规范。

    “景区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和旅游服务质量是影响游客文明行为的关键因素。”郑太荣表示,各景区在规范管理的基础上,需积极完善垃圾桶、座椅、标识标牌等基础设施和功能配套,为游客提供更好的参观环境,满足游客多层次需求。同时,景区应积极开展工作人员岗位技能培训和文明引导、文明劝导工作培训,不断提升景区服务质量,共同擦亮景区文明底色。“游客自身也需加强文明参观知识学习,增强文明意识,从自我做起,从点滴做起,自觉成为文明行为践行者,对不文明行为说‘不’。”郑太荣强调。

    “将文明旅游融入文明培育、文明实践和文明创建工作中。”龙岩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文明办主任陈杭芹建议,各部门单位要结合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和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充分发挥文明单位、文明旅游示范单位的带头引导作用,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阵地平台,持续深化文明旅游志愿服务活动,特别是在重要时间节点或重大活动期间开展文明引导、文明劝导。同时,还应常态化开展“文明游客”“最美游客”评选等活动,宣传选树一批先进典型,推广一批先进经验,激励游客自觉养成文明习惯。

 

当前:1版(2023年05月29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