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淌在湖光山色间的文明乐章
——安徽马鞍山市精神文明建设硕果盈枝
本报记者 漆世平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1200多年前,“诗仙”李白在安徽省马鞍山市这片奇丽的山水之境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句。循着李白的足迹,记者日前走进“诗城”马鞍山,探寻这座中部地区首个全国文明城市的“文明密码”。

    2009年,马鞍山获评第二届全国文明城市。近年来,马鞍山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以推进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为抓手,广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筹推动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不断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促进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全力书写长三角“白菜心”精神文明建设答卷。至今,马鞍山已蝉联五届全国文明城市。

    文明培育厚植道德沃土

    走进位于雨山区太白大道的马鞍山好人馆,“全国道德模范”叶连平、“中国好人”姜业兰、“安徽省美德少年”金安琪……一个个闪亮的名字出现在人物长廊上,犹如一盏盏精神明灯,引领着人们在道德之路上前行。

    “每一位好人的事迹都令我震撼,他们就是我们身边可敬可学的‘明星’。”前来参观的“安徽好人”金元伟表示,他要学习好人精神、发扬好人精神,带动身边更多人向上向善。

    马鞍山好人馆建于2015年,馆内设有“众里寻他千百度”“百年树人比云天”“万紫千红总是春”“不尽长江滚滚来”四个部分,以图片、实物、视频等多种形式,集中生动地展现了马鞍山各级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的感人事迹。

    好人馆的建设,是马鞍山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持续推进“十个一”(一座好人馆、一条好人街、一本好人书、一片好人林、一排好人长廊、一张好人卡、一个好人基金、一组大剧院好人专座、一批好人岗、一支好人七彩志愿服务队)好人文化工程建设、厚植道德沃土的生动实践。

    通过建设好人馆,在城市主干道打造一条好人街,在城市公园打造一排好人长廊、一片好人林,并精心编撰一本好人书,让“好人风景”无所不在,在润物无声中让市民认识好人、学习好人、弘扬好人精神;通过一张好人卡、一个好人基金、一组大剧院好人专座,加大对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的宣传、帮扶、礼遇力度,在全社会形成“德者受尊、好人好报”的鲜明价值导向;通过设立一批好人岗,组建一支好人七彩志愿服务队,充分发挥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的示范引领作用,以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的星星之火,催动马鞍山精神文明建设形成燎原之势……

    与此同时,“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也在马鞍山全面铺开,从楼栋好人、小区好人,到社区(村)好人、街道好人,再到县区好人、马鞍山好人……通过层层推选,身边好人不断涌现,凡人善举层出不穷。

    截至目前,马鞍山共涌现出全国道德模范及提名获奖者3人、安徽省道德模范11人、“中国好人”105人、“安徽好人”97人、“马鞍山好人”715组,评选产生马鞍山市精神文明“双十佳”505人(个)。一个个好人正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奏响崇德向善的交响曲,在全社会营造出“推好人、学好人、尊好人、做好人”的良好风尚。

    文明实践凝聚城市温度

    7月6日上午,在马鞍山市花山区江东街道金瑞社区一村的一棵香樟树下,几张石桌,数条石凳,新一期“树荫下的红色课堂”开讲了。居民围坐在石桌周围,听金瑞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楼栋长志愿服务队成员刘宝森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畅谈社区居民幸福新生活。

    就在前几天,楼栋长志愿者赵德风、陈庆水、杨声荣等人在暴雨中撑伞巡逻时,发现金瑞新城三村10栋、14栋地下室的非机动车停放处积水倒灌,没过了膝盖。为了保护居民的财产安全,赵德风等人毫不犹豫,扔下雨伞,把130余辆电瓶车推到路面安全处,又运来抽水泵把积水全部排掉,一直忙到深夜才回家。

    楼栋里,爱心在传递,温暖在流淌。据金瑞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站长於晓玲介绍,为了探索社区治理新路径,社区创新探索了一条“党建+楼栋志愿服务”的社区治理之路。“社区以楼栋长志愿服务队为主体,广泛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将志愿服务的触角延伸到楼栋、到户、到人。”於晓玲告诉记者,社区现有75名楼栋长志愿者,小到停水停电、物件维修、捡拾垃圾,大到纠纷调解、社区治理、便民服务,一个电话,楼栋长志愿者便及时上门服务。“有困难找楼栋长”已经成为金瑞社区居民的口头禅。

    群众需求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到哪里。金瑞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的走深走实,正是马鞍山不断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工作的生动实践。近年来,马鞍山在加快构建新时代文明实践“四梁八柱”的进程中,推进“建管用育融”一体化,突出示范所、站引领带动,着力推动文明实践提档升级。截至目前,马鞍山共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9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46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531个,实现了文明实践阵地全覆盖。依托最新出台的《关于加强志愿服务制度化体系化建设方案》和文明实践阵地,全市2200余支志愿服务队伍59万余名志愿者,每月围绕学习实践科学理论、宣传宣讲党的政策、培育践行主流价值、丰富活跃文化生活、持续推进移风易俗等,常态化开展丰富多彩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让文明之花绽放在城市的每一个角落。

    在含山县,“红色小板凳”志愿服务队走进基层一线,以“理论+文艺”的形式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在雨山区,“小雨伞”志愿服务队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常态化开展普法宣传、青少年维权、爱心助学等志愿服务活动,为城市发展传递脉脉温情;

    在当涂县姑孰镇凌云社区,“和合帮帮团”红菜篮志愿服务队志愿者利用专长和技能,为群众提供精准服务;
    …………

    一场场接地气、冒热气的理论宣讲,一次次有温度、有深度的关爱服务,一条条有特色、提气质的实践举措,让文明实践如缕缕清风,温暖着人心,传播着文明,浸润着百姓生活,成为“诗城”马鞍山最鲜亮的底色。

    文明创建擦亮幸福底色

    便民宠物寄存处几只小狗正在等待主人买菜归来;便民智能冷鲜柜前市民正开柜储存刚刚购买的水果;农民菜自产自销区内,新鲜蔬菜散发着泥土气息……日前,记者走进马鞍山市雨山区好邻里安民生活中心,市场内,摊位整齐规范,环境舒适整洁,设有便民集市、蔬菜区、水产区以及广受欢迎的农民菜自产自销区等,市民在里面不仅能买到新鲜的肉菜瓜果,还能配钥匙、修钟表。

    据好邻里安民生活中心负责人谭磊介绍,昔日,漏雨的顶棚、破损的路面、脏污的环境,还有随地摆摊的流动摊贩,让这个市场以前一直受到周边居民诟病。在马鞍山实施菜市场标准化改造三年行动中,好邻里安民生活中心于2021年进行提档升级。“不仅实施了摊位有序分区,增设了便民宠物寄存处、便民智能冷鲜柜、无障碍客梯等设施,同时还对市场进行了智慧化改造,市民可通过显示屏实时了解商户服务满意度、菜品检测合格率等信息。”谭磊告诉记者,为了更好地服务市民群众,市场每个季度还会开展党员经营户、优秀商户评选,引导经营户诚信、合规经营。

    “改造后的市场干净整洁、分区明确,再也不是当初脏乱差的模样,特别是新增的两部无障碍客梯,对我们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来说特别友好,上下楼方便多了。”在这里买了20多年菜的陈女士对于市场的改造赞不绝口。

    在对农贸市场进行全面升级改造的同时,马鞍山的老旧小区也悄然发生着变化。走进花山区大北庄小区,曾经的灯不亮、墙渗水、路稀烂、车乱停等一系列问题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整洁的楼面、巨幅的文化墙、新增的景观绿化,以及整齐停放的汽车、整齐摆放的健身设施,一幅环境优美、设施完善、秩序井然、安全宜居的幸福小区生活图景跃然眼前。

    “文明创建,归根结底是为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马鞍山市文明办相关负责人介绍,马鞍山始终秉持“创建为民、创建惠民、创建育民、创建靠民”初心,统筹推进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一个个农贸市场提档升级,一个个老旧小区焕然一新,一条条背街小巷提质改造,一个个乡村展露新颜,一个个公园广场散发生机活力……在这里,“五大创建”可视化、标准化、法治化、信息化常态推进,在诸多看得见、摸得着的点滴变化中,人民群众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身边好人引领风尚,文明实践温暖人心,文明创建热潮涌动。当下,在马鞍山,丰厚的诗文底蕴、秀丽的湖光山色、藏在市井里的烟火气,还有那坚守在城乡巷陌的“红马甲”,无不彰显着“聚山纳川、一马当先”的城市精神,诉说着流淌在城市里的文明故事,为当地奋力打造安徽的“杭嘉湖”、长三角的“白菜心”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滋养。


 

当前:A1版(2023年07月27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