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六化”开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新篇章
◎ 中共北京市丰台区委宣传部副部长、文明办副主任 刘屹

 

    近年来,北京市丰台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论述,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紧扣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主线,以“六化”(制度机制保障科学化、理想信念教育系列化、道德教育多样化、实践教育经常化、社会教育品牌化、宣传教育常态化)凝聚力量,全面推进“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开创全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新篇章。

    制度机制保障科学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一项基础工程、民心工程、希望工程,需要各部门齐心协力开展工作。区委常委会每年听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专题汇报,通报情况、分析形势、总结经验、研究问题、部署工作。制定下发《丰台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实施方案》《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测评体系操作手册任务分解表》等文件,将工作任务层层细化分解,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位。完成全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测评网上申报材料、实地测评检查、问卷调查,查找问题,寻找差距,限期整改,切实推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见实效;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纳入全区精神文明建设整体思路,从思想上重视、认识上强化,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文明办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全社会积极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不断强化育人保障。

    理想信念教育系列化。丰台区利用清明节、“六一”“七一”“十一”等重要时间节点,在全区中小学校开展“网上祭英烈”“红色基因传承”“童心向党”“向国旗敬礼”等系列主题教育,培养学生对民族、国家的自豪感、责任感和使命感。清明节前后,近10万未成年人参与“网上祭英烈”活动。“七一”前后,组织广大未成年人开展云合唱、小视频、网络赛歌、快闪等活动,征集优秀歌曲12首,2首歌曲在首都文明网、“文明北京”微信平台展播。组建近300人的“小小红色讲解员”队伍,面向全区师生和社会宣讲红色故事。

    道德教育多样化。丰台区通过学生自荐、同学推荐,专家评审等方式,深入开展“学习和争做美德少年”选树活动,评选“丰台区新时代好少年”40名。制作“新时代好少年”个人事迹宣传展板20块,在全区各中小学巡回展览,让广大未成年人学有榜样、行有楷模、赶有目标。此外,丰台区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校园、进教材、进课堂”“大手拉小手 文明齐步走”、中华经典诵读等一系列主题教育,帮助未成年人“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实践教育经常化。丰台区策划开展“寻找雷锋足迹”“消费维权小雏鹰”“青春伴夕阳”等志愿服务活动,2022年8月份,开展助力文明城区创建之“文明礼让月”主题交通志愿服务,区内20余支团队在全区11个重点路口早晚高峰参与文明交通引导活动,合计上岗4500人次,服务时长超过9000小时。全区建立党员、教师、学生、家长四级丰台区雷锋志愿服务队100余支。组建校园爱心合唱团及书画、舞蹈、戏曲、传统体育等兴趣小组,精心组织夏令营、社会调查、实践体验等活动,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2023年丰台区文明促进月的启动仪式上,由丰台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重新填词谱曲的童谣《文明画家园》正式首发,用音乐点亮了文明的坐标。

    社会教育品牌化。常态化开展丰富多彩的思想道德实践教育活动,形成品牌化效应,吸引更多的未成年人积极参与。依托社区未成年人活动场所,按照贴近青少年、贴近生活的原则,有针对性地举办青少年喜闻乐见的读书征文、趣味运动会、文艺展演、书画比赛等文体活动。打造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活动品牌。

    宣传教育常态化。广泛开辟未成年人宣传教育阵地,充分利用学校、社区、户外的板报、宣传栏、广播、网络、墙体公益广告等宣传载体,广泛宣传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先进典型和经验做法,营造浓厚的宣传教育氛围。发挥全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作用,开展故事会、座谈会、革命传统报告会等活动,开辟“第二校园”,丰富“第二课堂”。以“小手拉大手、共创文明城”为主题,征集全区83所中小学600余幅绘画作品,获奖作品以多种形式在全区范围内投放,形成流动的“文明风景线”。全区17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419个公益性文化设施接待未成年人参观时实行免门票政策,并在场所的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宣传和介绍未成年人免门票政策,充分发挥舆论监督作用。

当前:B1版(2023年08月01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