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提升群众幸福感
四川成都市实施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

 

    本报讯(记者 李林晅 袁矛)8月2日,成都大运会城市宣传系列新闻发布会“幸福成都——实施‘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专场在成都大运会主媒体中心举行。现场介绍了成都实施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的情况。

    记者在现场了解到,成都市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坚持以高质量发展支撑高品质生活、以高效能治理保障高质量发展,坚持办赛、营城、兴业、惠民相结合,聚焦“提质幸福城、提升获得感”。2021年,成都提出实施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即居民收入水平提升工程、高品质公共服务倍增工程、生活成本竞争力提升工程、城市通勤效率提升工程、城市更新和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工程、生态惠民示范工程、稳定公平可及营商环境建设工程、青年创新创业就业筑梦工程、智慧韧性安全城市建设工程、全龄友好包容社会营建工程),在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同时,借大运会契机,提高广大市民群众的参与积极性,提升市民获得感、幸福感。

    发布会指出,三年来,成都累计实施贴心暖心民生项目1265个,完成投资3809亿元,解决了一批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问题,形成老人安心养老、婴幼儿健康成长、青壮年积极投身城市现代化建设的良好局面。同时,成都围绕老有所养、幼有所育,全市建成养老服务机构597家,托育服务机构1740家,实行养老机构建设运营补助补贴、普惠性托育机构托位补贴等政策,城市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实现全覆盖,农村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达95%。围绕学有所教、病有所医,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848所,成为全国儿童友好城市、青年发展型城市,三级甲等医疗机构增至56家。围绕住有所居,推动91个片区有机更新,实施改造老旧小区超1200个,惠及居民10万余户,成都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获得国务院表彰激励。围绕公共文化建设,建成东华门遗址公园、成都自然博物馆等文化地标,新建改建大运场馆49座,其中改造36座,大运会结束后,这些场馆将继续发挥演艺、培训、展会、运动健身、旅游观光等功能。围绕绿色便民出行,轨道交通线路增加至13条,运营里程达558公里、跃居全国第5位。围绕生态惠民,建成东安湖公园等各类公园1500个,建成各级绿道6500公里。“雪山下的公园城市,烟火里的幸福成都”城市特质更加鲜明。

    此外,成都围绕智慧蓉城建设,梳理出1482项城市体征指标,接入交通、水务、城市管理等58类预警信息,对城市生命体开展不间断智慧“体检”,精准发现和排除城市潜在的风险隐患。围绕社区发展治理,坚持城镇社区功能复合、乡村社区城乡融合、产业社区产城一体发展导向,构建以城镇、乡村、产业社区为基础,以未来公园社区为引领,以主题公园社区为特色的幸福美好公园社区体系。集成化片区化推进背街小巷整治、特色街区创建,实施社区微更新项目1255个,整治背街小巷3257条,打造特色街区132个。广大市民从身边的点滴变化中感受到城市转型发展的时代变迁。

 

当前:A2版(2023年08月03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