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提质增效
——福建漳州市龙海区角美镇鸿渐村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走深走实
◎ 黄惠斌

 

漳州台商投资区党工委书记谢宏坤(前排左一)、管委会主任张延能(前排中间)到鸿渐村调研精神文明建设工作

鸿渐村召开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专题会

 

    福建省漳州市龙海区角美镇鸿渐村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从理论教育、宣传推广、创新管理等方面全面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走深走实,探索出一条以党建涵养乡风文明、助力乡村振兴的有效途径,切实做到党员受教育、群众得利益、工作提效益。目前,鸿渐村已连续三次荣获“全国文明村”称号,并获评“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省级乡村治理示范村”“省级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称号。

    为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转化为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强大力量,在党建引领基层建设过程中,鸿渐村做出如下创新举措:

    打造教育基地,深化党建理论武装

    完善“城市绿洲”、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党建文化基地等基地建设,打造党建教育优质品牌,形成全域参与、上下协同、链条完整、配套齐全的党员教育生态。鸿渐“城市绿洲”综合园区挂牌成立,园区内包含鸿渐“城市绿洲”教育培训示范基地、海峡两岸智慧乡村产学研基地、漳州台商投资区“党建+乡村振兴培训基地”、精神文明建设培训基地、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等实践基地。园区提供自然教育、红色教育、安全教育、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科学教育等服务,打造优质党建教育品牌,年承接党建培训20场1200人次,承接中小学生劳动实践教育4场600人次,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培训38场3300人次。基地依托鸿渐村特有侨乡文化,同厦门大学、华侨大学、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等高校开展共建合作,与村党群服务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党建主题公园、家风家训馆、高阳楼、郑和庙等教育点区域联动,探索党建带侨建、党建带乡风文明建设、党建促乡村振兴等基层党建新途径。目前,基地已完成果蔬自助采摘园、乡村大讲堂、学员大餐厅、办公室、教研室、会议厅、团建素质拓展、世界非遗“送王船”文化广场等功能区建设,能容纳400人参与培训与实践。鸿渐村于2022年建设中小学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城市绿洲”研学广场两个项目及配套食宿区,建设完成后可同时容纳700人进行培训,进一步完善党员教育生态,打造乡村党建教育优质品牌。

    拓展宣传渠道,扩大党建受众群体

    常态化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全覆盖、立体式党建教育,立足村情坚持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三管齐下,切实提升党员党性修养和能力素质,推动精神文明建设各项工作落实落地。一方面,通过“三会一课”和“学习强国”常态化制度化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定期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切实提高党员政治觉悟,增强党性修养。同时运用农村基层宣传载体、文化阵地、公益广告等进行宣传,结合志愿者宣讲、地方戏曲、乡间小调、年画剪纸、泥塑墙绘等丰富多样的形式,具体生动地宣传普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广大群众在耳濡目染中加深理解、日用而不觉,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方面。另一方面,立足鸿渐村的优良家风传统,将深化党建教育与传承家风家训有机结合,综合运用多种现代化技术和形式,全景展示先贤及身边典型人物的优秀风采,形象生动地宣传许氏家训,引导辖区村民树立家国情怀、发扬红色精神,在全村形成注重家庭、家教、家风的浓厚氛围。同时开展“十星级文明户”“好儿女”等系列道德评选活动,鼓励广大群众把家风家训转化为推进党建工作和打造道德高地的持续动力,以党建教育涵养乡风文明,用乡风文明深化党建教育。

    创新管理机制,发挥党建引领作用

    以党建为引领,文明乡风建设为抓手,创新“党建+网格治理”“党建+集体经济”“党建+乡风文明”等多种管理机制,在乡村基层工作中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探索出一条社会治理、产业发展、乡村建设的有效途径,助推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开展。一是“党建+网格治理”,全面推行城乡社区网格治理“2+N”模式,组建 “乡村110”专职巡防队及“鸿渐警保联动交通安全劝导站”,有力地维护社会安定;二是“党建+集体经济”,全面规范财务管理,推行“组财村管,村财镇管”,坚持收支两条线,对登记在册的林地、闲置土地通过公开方式发包租赁,最大效益盘活集体资产,将获得的土地收益进行合理分配,一部分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一部分用于村民养老金发放;三是“党建+乡风文明”,鸿渐村通过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创办《鸿渐村精神文明建设简报》、逐户发放移风易俗倡议书、开展文体活动、成立民俗传习中心、加强“送王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举措推动精神文明建设。与此同时,充分发挥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红白理事会、禁毒禁赌会等群众组织的作用,全面推进移风易俗,引导农民群众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提高。在传承好家风、弘扬好家训的基础上,形成以自治为重、法治为本、德治为先的“三治”格局,进一步巩固全国文明村镇创建成果,促进形成乡村和谐融洽的氛围,为乡村全面振兴打下坚实基础。

 

当前:B4版(2023年08月10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