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一脉汉中起
——“文明中国·看汉中”研讨会侧记
◎ 原茵

 

    一泓清水,永续北上。汉江从这里悠悠流淌,绵延千里,润泽万物。

    汉中,在中华文明的发展史上不可小觑。如何把中华文明传播得更远,把陕西文明实践故事讲述得更好,是当地一直思考的课题。

    近日,“文明中国·看汉中”研讨会在汉中举办,与会的各地宣传部门负责人以及高校教授、全国道德模范、“中国好人”、媒体等代表进行广泛交流,探索总结陕西文明的出圈之道。

   理论指导

    唱响文明创建的“主旋律”

    “文化为文明的发展提供动力,文明是文化的一部分。”来自西安交通大学的陆卫明教授,深入浅出地阐明了文化和文明的关系。

    如何用文化的力量培育文明实践?安康市在重阳节举办“孝老爱亲日”主题活动,邀请孝老爱亲代表参加,让他们接受礼遇和关爱,用身边事感动身边人。牢牢把握依靠群众、为了群众、惠及群众的工作理念,安康市的文明创建工作由群众站着看到拍手赞,再到一起干,唱响了文明创建工作的主旋律。

    陕西文化底蕴深厚,文物遗址丰富,博物馆门票常常一票难求。为了让群众沉浸式体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陕西各博物馆举办“华服日”活动,让人们既能身着传统服饰、赢纪念门票,又能体验传统礼仪、传播中华文明,实现了传统与现代的完美融合。

    深入群众

    找到文明实践的“金点子”

    文明实践工作干得好不好,群众点不点赞是关键。如何既能准确表达,又能让群众愿意听、听得懂?志丹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的工作人员跑遍了田间地头,找到了解决问题的金点子。

    “文明大篷车”是志丹县一个响当当的志愿服务品牌。志丹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主任高昀说:“文明大篷车现在有多光鲜,起步就有多尴尬。”一开始,台上演员比台下观众多。为了打开群众心房,高昀和同事们走村入户,改变了宣讲时间和地点,走进村头集市、传统节日活动、表彰活动、婚礼现场等,一步步吸引群众关注。

    宣讲工作的起步阶段,大多是“台上滔滔不绝,台下昏昏欲睡”,水杯、面巾纸、扇子等小礼品发了一次又一次,群众还是不爱听。一位退休老党员给出了建议:“陕北人爱听民歌也爱唱民歌,他们曾用信天游歌唱共产党、歌唱毛主席。今天,依然可以用信天游歌唱共产党、歌唱新时代。”于是,一首首经过创编的新时代信天游诞生了,新加入的歌词人们张口就能唱,吸引力来了,群众也爱听了。

    生动一课

    让文明的声音更响亮

    “碗里不剩饭,桌上不撒饭,一粒粮食一滴汗,粒粒皆辛苦。”会议现场,与会人员在全国诚实守信道德模范呼秀珍的倡议下齐声朗诵,做节约粮食的身体力行者。呼秀珍说:“全国14亿人,如果每人都浪费一点粮食,后果得多严重,所以,我们每个人都要勤俭节约。”

    在“中国好人”闫克元的心里,弘扬传统龙舞技艺是他这辈子最大的心愿,因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能丢。为此,他常年奔波在外,给乡村、学校送去龙舞表演,培养后继人才。在现场,已经76岁的他表演龙舞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油鼓劲儿。

    一次善举的力量有多大?三秦都市报社副社长姬娜讲述了自己的故事。中学时,受一位爱心人士的资助,姬娜圆了大学梦。爱会传递,也会持续扩散。如今,姬娜联合志同道合的朋友,为更多人送去了关爱和温暖。

    九曲黄河奔腾向前,三秦大地宽广深远。文明,将赋予这片土地更深沉、持久的力量。

 

当前:A1版(2023年12月14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