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预付消费 拧紧法治“安全阀”
◎ 潘铎印

 

    预付式消费是指消费者预先向经营者支付一定金额的款项,经营者在未来一定时期内,按照合同约定分次向消费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的消费模式。通常分为预付卡消费和无卡式预付消费两种。预付式消费作为一种商业消费模式,迅速运用到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及部分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等行业领域,成为与消费者息息相关的主流消费业态。

    近年来,许多地方出台相关法规,探索遏制预付卡消费乱象的办法。2023年9月,北京市商务局等五部门出台预付卡管理办法,要求预收资金余额达50万元的经营者应强制备案;2023年11月,新修订的《山西省消费者权益保护条例》明确,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统一的预收资金监管平台。但由于各地情况不同,相关法律保护和实施力度存在差异,消费者维权时仍然遇到各种各样的难题。消费者权益受侵害、维权艰难,“以预付之名,行敛财之实”的做法,严重侵害了消费者合法权益,扰乱了正常的市场秩序,影响人们对消费的信心。

    给预付消费拧紧法治“安全阀”。完善预付式消费相关立法,在借鉴地方立法基础上,尽快研究制定国家层面的专项立法,明确预付式消费的含义、发卡单位资格、发卡方式、发卡数量和金额、资金监管等内容,为预付式消费健康发展提供法治保障。健全预付资金安全体系,强制所有经营者进行备案,到指定银行按照预付资金的比例存入存管金,或提供第三方担保,建立“预付式消费模式”账户监管制度,确保消费者的预付资金安全。强化预付式消费行政监管,依法严厉打击违法行为,实行惩罚性赔偿制度,坚决打击市场乱象,推动联合整治,实施信用约束和惩戒,加大失信商家违法成本,让守信者畅通无阻,让失信者寸步难行,维护健康的市场秩序。

    维护稳定良性的消费秩序,让人们乐享预付消费服务。加强预付式消费领域宣传教育,引导商家依法诚信经营,最大程度减少消费纠纷,营造安全便捷的消费环境。强化消费风险提示,增强消费者的维权意识和维权能力,消费者要理性、冷静消费,谨慎签约预付款消费,尽量避免一次投入过高,承担过大风险,遇到纠纷要善于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当前:B4版(2024年03月26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