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英语课程的提升路径
◎ 吴濛

 

    “三全育人”是指要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教育格局,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必然要整合各学科中的思政教育资源,充分发挥不同学科的教育优势,将思政教育贯穿学生的学习生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英语作为一门语言类学科,对于学生语言表达、人际交往等能力的培养均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当前,高校英语教育面临着过度重视知识的教授,而忽视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的培育的情况,导致课程教学的思想性不足,难以实现育人的效果。基于此,“三全育人”视域下,探究高校英语课程的提升路径,促进学生知情意行的统一发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明确英语课程育人价值

    “三全育人”视域下,明确英语课程育人价值是提升英语课程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首要前提。英语不仅仅是一种语言符号,更是人们认识世界多样性、实现文化交流的桥梁。因此,高校要加大对英语教育的重视力度,帮助教师明确英语课程在育人层面上的独特价值,从而优化教学设计,实现育人目标。一方面,教师应自主阅读英语相关书籍、文献等资料,从理论层面对英语课程的育人性进行深刻认知和了解,并与其他教师进行交流探讨,形成独特见解。另一方面,教师应积极参与国际会议交流、跨文化项目合作等实践活动,亲身体会英语在国际交流中的应用广度、深度,深刻感受英语教育对于国际化人才培养的重要性,从而不断改进、优化教学方案,增强英语课程教学的趣味性,吸引学生主动学习、探究英语背后蕴含的思想文化,促进学生知识储备与思想水平的提升。通过上述举措,教师能够深刻认识到英语课程的育人价值,有意识地调整和优化教学过程,提升课程教学质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提高教师教育综合能力

    “三全育人”视域下,提高教师教育综合能力是提升英语课程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基本要求。首先,高校应鼓励英语教师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短期海外交流等,为教师提供专业发展平台和机会,帮助教师拓宽国际视野,深入理解口语表达能力在学生发展及国际文化交流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从而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养成爱说、敢说的习惯,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其次,高校应鼓励教师积极开展科研活动,提升教学的科学性和前瞻性。通过教育科研,教师能够开展深入交流和讨论,充分挖掘英语课程中的思政教育元素,推进英语课程思政建设,增强课程的思想性,促进学生价值观的形成,推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最后,高校可以搭建在线交流平台,为不同国家地区英语课程的资源共享、教学互动等提供便利,培养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确保跨地区教育文化交流活动的顺利开展。综合来看,高校通过增强教师的综合能力,来推动英语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为社会培养德才兼备的国际化人才。

    三、创新课程教学实践活动

    “三全育人”视域下,创新课程教学实践活动是提升英语课程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通过创新英语课程教学,将枯燥的理论知识与丰富的实践活动相结合,能够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投身于英语课程学习,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因此,高校要不断创新课程教学实践活动,确保学生能够在多元化的学习环境中实现全面发展。其一,教师可以组织开展角色扮演、情境会话等活动,提升英语课程的活动性和趣味性,吸引学生主动参与。通过模拟不同的生活场景或商务谈判环境,学生能够充分感受不同场景中英语用词习惯及字词语义等方面的差异,拓展理论知识,并在实践中增强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其二,教师可以开展以项目为基础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以团队合作的方式解决现实问题。例如,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策划一个小型的国际文化节,打破学科的界限,邀请更多的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来,充分进行文化的交流互动,从而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为培养国际化人才打好基础。其三,教师可以定期组织外出学习活动,如参观英语博物馆、参加国际会议或工作坊等,让学生有机会接触以英语为主要使用语言的真实环境,增强学生的体验感。综合来看,通过创新课程教学实践活动,学生能够在真实或模拟的语言环境中得到锻炼,提升英语应用能力,实现全面发展。

    四、构建跨学科的教学模式

    “三全育人”视域下,构建跨学科的教学模式是提升英语课程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构建跨学科的教学模式旨在通过整合不同学科的英语教学资源,拓展学生的知识边界,增强英语的实际应用价值。其一,高校可以组建跨学科课程设计团队,通过教研讨论,深入分析英语课程内容与不同学科知识之间的相关性,并在此基础上将英语与历史、艺术、科学等相关领域的内容进行融合,设计出富有创新性和探索性的课程,促进学生多方面、全方位发展。其二,高校可以邀请不同学科领域专家定期来校举办座谈会、学术交流会,给教师提供和专家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帮助教师汲取经验、解决问题,深化教师对相关学科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从而促进跨学科知识的融合。其三,教师应在教学中引入不同国家的历史、文化、社会现象等多维度的内容,让学生充分感受英语的不同表达方式及应用情境等,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提升学生对英语的认知力和感受力,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果。

    [作者系北京工商大学语言与传播学院副教授;本文系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综合英语读写》课程线上授课模式探索”(编号220903270192031)的研究成果]

 

当前:B3版(2024年04月03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