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开映宜良 入目皆是景
——云南宜良县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侧记
◎ 陈冲 王艳 黎佳佳

 

    近年来,云南省昆明市宜良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创建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为契机,以为民、利民、靠民、惠民为宗旨,将一张张群众的“幸福清单”列入文明城市创建的“责任清单”,干部群众同向发力、同频共振、同题共答,掀起全域创建、全面创建、全民创建的热潮,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协调推动,为县域经济发展赋能,书写了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的“宜良答卷”。

    由内到外的硬件升级

    让城市更加宜居

    当文明与宜良相遇,一座城市便有了幸福底色,一张张幸福的笑脸、一句句热情的问候、一处处以文明为主题的景观小品,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浸润市民生活的同时,激发市民对美好生活奋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文明建设正与城市发展相互交织,文明之花绽放在这座花乡水城的每一个角落。

    行走宜良,随处可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国梦公益广告,街道清爽,路面整洁,大街小巷绿树掩映;改造后的老旧小区功能齐备,焕然一新;农贸市场干净整洁,交易有序,市民购物环境更加舒适……一项项惠民利民之举不断提升着市民的幸福感、满意度。

    铁路家属小区原是个老旧小区,之前居住环境差,车辆乱停乱放、电动车飞线充电、楼梯间杂物堆放等现象随处可见。从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以来,县级领导带领相关职能部门单位、社区工作人员到小区联合住户们开展“院坝协商”“三讲三评”等座谈会,收集住户反映的意见问题,及时协调职能部门对小区开展增设停车位、设置消防通道、环境卫生整治等多项改造行动。“现在我们小区车辆停放有序,杂物堆积的楼道被收拾清爽、脏污的墙面清洗后挂上了漂亮的公益广告、消防设施物业会定期检查……我们住得放心、生活舒心。”小区居民汤志滨说。

    “志愿红”浸润文明底色

    让城市更有温度

    感受宜良,从城市到乡村、从部门到行业,文明新风扑面而来,让人时时体会到人文关怀,事事感觉到方便有序——斑马线前礼让行人,司机与行人相互点头致意;红绿灯路口,“叶之花”志愿者身穿“红马甲”引导市民文明出行;餐厅里,“文明用餐”“光盘行动”成为用餐礼仪在生活的“烟火气”;在三角梅主题公园里,市民们开展各类健身活动和文娱活动,欢声笑语不断。

    127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兰台良缘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阵地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每周都在按计划开展文明道德、科技文化等专题讲堂及文艺活动;约5.8万名“叶之花”志愿者走入大街小巷、广场公园,广泛开展“讲文明、树新风”“文明路上勇争先,文明单位作示范”“我们的节日·精神的家园”等系列文明实践活动。如今在宜良,随处可见头戴红帽,身穿“红马甲”的志愿者身影,志愿服务蔚然成风。从城到人,从人到城,将文明作为一座城市的梦想和追求,不断激发在人民群众中蕴藏的巨大热情和能量,点燃精神文明建设的燎原之火,凝聚起推进宜良高质量发展的磅礴力量。

    生态优势赋能发展

    让城市更具活力

    放眼宜良,全年气候温润,116公里“一江碧水、两岸青山”的南盘江纵贯全境,全县森林覆盖率46%,丰沛纯净的水资源和得天独厚的肥沃土地,让宜良县自古就享有“滇中粮仓”的美誉。

    宜良县委、县政府立足农业大县实际,以农业为基础,围绕苗木花卉主导产业,抢抓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机遇,推进宜良县粮经轮作产业示范园建设,引进农业龙头英茂集团现代种业项目,建设高标准现代种业生产基地、新品种繁育基地、种质资源圃,带动农业转型升级,带领农民增收致富。借力三角梅“县花”提质工程,联合三角梅有关企业和农户1000余家,建设三角梅形象展示基地,把城乡接合部“真空”地带、脏乱差的闲置土地打造成为“最美立交”,行驶在东南绕城立交桥上,如同身处三角梅的“海”上、“云”端。举办“梅好宜良”三角梅文化主题节日,以梅为引,梅美与共,让绽放的三角梅成为宜良的文化之花、精神之花。

    耿家营乡土地与光照资源丰富,2021年底,县委、县政府因地制宜运用当地优势,与华润新能源公司合作打造了云南首个“药光互补”发电项目——宜良新发“药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工程,形成了阳光在上、草药在下的产业形势,既为县城带来清洁能源和健康药材,又增加了村民的收入,实现多方互赢,走出了一条属于宜良的绿色高质量发展之路。

 

当前:B1版(2024年04月25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