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跑在圆梦的路上
——记“中国好人”彭勇
◎ 本报记者 朱乔明

 

工作中的彭勇。

 

    他被老百姓称为“寻亲专家”,19年间帮137名寻亲者找到亲人,点亮了一个又一个家庭的希望。他是重庆市合川区公安局南津街派出所民警彭勇,也是“彭勇寻亲工作室”负责人。4月18日,2024年第一季度“中国好人榜”发布,彭勇光荣上榜。

    锲而不舍

    绝不错过任何圆梦可能

    和彭勇谈话,你很难相信他已经59岁,年近花甲的他嗓门洪亮、笑声爽朗,使人油然而生安全感,而他乐观的性格和认真的态度,也总能给需要帮助的人带来希望。

    1月21日,微信上发来的一条消息,让彭勇的眉头上添了不少喜色。寻亲者成绍鹏高兴地告诉他:“彭警官,我收到父亲DNA比对成功的消息了,十分感谢!”

    2023年12月,家住山西省平遥县的成绍鹏给彭勇打来电话,请求帮助其父成洪富寻找失散60余年的亲人。成洪富本姓高,生于1957年,老家在重庆市合川区,父母早亡,他幼时便与兄姐失散。多年来,成洪富一直在寻找亲人,但由于记忆中的线索太少,始终没有成功。

    彭勇随即展开工作,然而,除了成洪富提供的人名,可以入手调查的线索几乎没有。他进入系统查询,从合川辖区扩展查至重庆各区县,向所有60岁以上与高家兄姐同名的人逐一打去电话询问,发现都不是。在查询的同时,他还积极联系寻亲平台,希望能获得更多消息,但同样没有进展。

    彭勇没有放弃,他转换思路寻找突破口,利用公安人像比对技术使寻亲困局迎来转机。人像比对结果显示,合川区官渡镇菊星村已故的高某很可能是他正在寻找的人。他随即联系上菊星村高家后人,征得双方同意后,抽取血液样本提交相关机构进行DNA亲缘关系鉴定。

    一周后,鉴定报告显示双方具有亲缘关系,成洪富60余年的寻亲梦终于圆上了。

    不轻言放弃,是彭勇的工作宗旨。在寻亲工作中,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只要还有一丝希望,他都会寻下去,寻到底。

    “彭警官,我31岁了,却始终没有关于父亲的一点印象。我真想见见自己的父亲。”2022年9月,寻亲者赵志婷通过网络联系上彭勇,请求帮忙寻找失联30年的父亲。面对这样的请求,彭勇内心感慨万千,他表示会尽最大努力帮她完成心愿。

    赵志婷1岁时,父母离异,此后一直跟随母亲生活,与父亲失去联系。她所知的唯一线索,就是父亲“周尚书”是合川区蒲溪乡人。

    查询系统后,彭勇并没有找到与“周尚书”相对应的信息。在基层工作多年的他知道蒲溪乡早已合并至云门街道,随即来到街道走访,之后获得重要信息——“周尚书”的户籍早已迁走。随后,彭勇通过多方打听得知,“周尚书”多年前迁往云南生活,依照当地风俗,已随再婚妻子的姓改姓吴。

    当拿到父亲的联系方式时,原本不抱过多希望的赵志婷,惊喜之情溢于言表。不久之后,两面锦旗送到了重庆市合川区公安局,一面赠给单位,一面送给彭勇。赵志婷说:“多少面锦旗,都表达不了我的谢意!”

   尽心尽力

    助人路上书写“温情担当”

    多年的寻亲工作使彭勇深知:“助人寻亲并不仅仅是数据搜索和信息收集,帮寻亲者化解心结也是重要一环。”他始终认为,寻亲工作不仅结果意义重大,对寻亲者的心理疏导同样十分重要。

    2022年10月的一天,彭勇语调沉重地拨通了寻亲者方耀武的电话。“彭警官,您不用担心,我有心理准备……真的感谢您帮我找到母亲的下落……”听到电话里带着颤音的话语,彭勇的心里十分担心。

    方耀武本姓杨,1979年出生于贵州省遵义市,3岁随母亲赶场时失散,后被他人收养。1997年起,方耀武开始通过多个寻亲平台寻找家人,均未能如愿。在网上得知了彭勇的事迹后,他抱着试试看的想法来到重庆市合川区寻求帮助。

    根据方耀武提供的信息,彭勇和同事展开多方调查,历经辗转获得了来自贵州的消息,然而,令人遗憾的是,方耀武的母亲已于前一年病故。

    “寻找亲人这么多年,好不容易找到了,却是这样的结局,怎么会不难过?”彭勇担心方耀武陷入情绪低谷,为此他专门抽出时间联络他开展心理疏导,用一句句温情的话语,引导他一步步走出阴霾。

    “您放心,我一定过好今后的日子,相信母亲也会替我高兴的!”在彭勇的疏导下,方耀武的语调终于舒缓了下来,并微笑着谈起了未来。

    温暖别人的同时,彭勇也常因别人的故事感到温暖。他将这些感动化为温情担当,沉下心来,更好地服务于群众。

    “我找彭警官,请他帮我寻找徐国平、钟家福,我一定要找到这两位恩人”。2023年11月5日,重庆市巫溪县居民张前胜来到派出所求助。

    “两位恩人都是合川人,当年做点小生意,手头也挺紧张,可还是热心地帮助我。”张前胜告诉彭勇,2000年9月,他乘车去广东途经合川,下车时发现钱包、行李丢失。流落街头又联系不上家人,当时的张前胜陷入了绝望。这个时候,当地人徐国平、钟家福无私地接济他多日,并在他离开合川时分别资助80元做路费,助他前往广东务工。多年来,张前胜的心中一直惦记着两位恩人,他曾三次来合川寻人,都没有找到。

    在彭勇的帮助下,张前胜此次终于找到了苦寻23年的“恩人”。当张前胜专程上门致谢时,钟家福、徐国平既意外又惊喜,但他们婉拒了张前胜带来的谢礼,说:“谁都有困难的时候,我们只是在你困难的时候,提供了自己力所能及的帮助。相信当时如果你碰到的是其他人,他们也会这么做!”

    这件事情给彭勇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使他对工作有了更多感触。凡人善举,传递暖意。彭勇认为,自己其实也只是在别人需要时,提供了力所能及的帮助。能帮到别人,他感到充实又幸福。

    风雨兼程

    点亮137个希望

    “寻亲专家”这一称呼,是群众给予彭勇的最亲切的赞誉,也是对他用无数个日夜奔波助人圆梦的完美诠释。19年间,彭勇先后帮137名寻亲者找到亲人。对于这样的成绩,彭勇并不认为自己有什么了不起,但他能在人海中捞“针”,绝非运气使然。

    彭勇说:“脚勤、手勤、口勤、脑勤,‘四勤’工作法就是我多年来总结出来的心得。”虽然助人寻亲之路充满坎坷,可彭勇一直坚持着,他坦言,是寻亲者们数十年如一日的执着,带给他深深的感动和无尽的动力。

    19年前的一个下午发生的事情,让彭勇记忆犹新。那时,他执行完任务走在路上时,被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大爷拦住了去路:“警察同志,想问问你知道白沙场吗?”

    时隔多年,彭勇已经记不清那位大爷的名字,但他还记得当时的情形:“上了年纪的人,腿脚有些不便了,可是在询问这个地方时,他的眼中饱含期盼。”

    老大爷从成都来,自小随父母搬离了合川,从此与舅舅一家失去了联系。垂暮之年,老大爷只想找到舅舅一家,可是他问了好些人,都说没听过白沙场。白沙场是原合川县(现合川区)下属宝华乡的一条老街,之后宝华乡成为涞滩镇的一个社区。后来的许多人连宝华乡都没听过,就更不知道白沙场了。

    老人的神情殷切,每问一人都满是希望,没有消息后又一脸落寞,这份对亲情的执着打动了彭勇。凭借着十分熟悉合川各乡镇变迁历史的优势,彭勇带着老大爷来到涞滩镇联系上了其舅舅一家。

    激动的老人拉着彭勇的手连声感谢,这一幕,深深地烙在了彭勇的脑海里。他意识到,自己的一点努力或许就能点亮别人的希望。而正是为了点亮这些希望,他19年来不懈努力着。

    圆梦,需要更多力量。以彭勇的名字命名的工作室,截至目前已成功帮助群众圆梦百余个。在彭勇的带领下,同事们积极探索工作新思路,通过“传统思维+数据赋能”的工作方式联动刑侦、情报、网安、户政等力量,携手奔跑在“团圆行动”的路上。

 

当前:1版(2024年04月29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