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中国好人”王国霖
王国霖在通化县红色主题展览馆为民警讲述红色故事。(受访者供图)
“这第一盏煤油灯,照亮过无数抗日志士的夜晚,是坚韧不屈、抵御外敌的见证者……”11月25日,记者踏入吉林省通化市通化县红色主题展览馆,63岁的王国霖正深情地为访客讲述“三盏煤油灯”的红色故事。王国霖对每件藏品背后的故事都了如指掌,几十年来,他搜集红色文化资源,创建通化县红色主题展览馆,组建通化县红色义务宣讲小分队,致力于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文化。
积极挖掘史料
让红色印记永耀光芒
通化县是东北抗日联军创建地、东北解放战争发起地、抗美援朝后援地。王国霖自幼便受红色文化的滋养。
热爱摄影艺术的王国霖,1986年成为一名刑事侦查照相技术员。对物证进行收集、分析、鉴定的工作日常,让王国霖对各类物品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总忍不住深入探究其特性、用途和可能蕴含的信息。正是这份好奇,促使他在业余时间开启了收藏之路。在各类老物件中,王国霖探寻着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社会风貌和人们的生活方式。尤其一件件红色物件的收藏,更是让王国霖感受到了岁月的温度与历史的厚重。
然而,王国霖的收藏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交通不便、通信不畅、信息断层,但他从未放弃,而是精心规划路线,提前打听交通方式,甚至徒步数里山路。在求证过程中,他逐户走访,耐心地与老者交谈,并依靠对物证的敏锐洞察力,以及刑侦工作锻炼的细致、耐心和逻辑思维能力,努力地从老人们碎片化的回忆中拼凑历史的拼图。他说:“只要坚持下去,哪怕是细微的线索,也可能成为打开历史真相大门的钥匙。”
王国霖对红色物件收藏的“痴狂”行为起初并未得到大家的理解和支持,家人担忧他浪费时间,朋友觉得他“不务正业”,但他心中的信念却如磐石般坚定不移。他说:“这些红色物件所承载的是民族的记忆、先辈的热血与不屈的精神,我们有责任不让这些红色印记因时间的侵蚀而消逝。”
退休后,王国霖更是全身心投入,挖掘通化县东北抗联史料和遗迹。截至目前,王国霖的足迹遍布通化县165个村屯,行程达24万公里,拍摄珍贵红色图片1200余张,整理文字素材3.5万字。这些珍贵的素材对广泛宣传红色文化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创建公益展馆
探索红色育人新路径
为了让这些历史珍宝焕发出新活力,2013年,王国霖创建了通化县第一家公益性“红色主题展览馆”。经过提升改造,如今,该展馆已成为通化县的一张名片,累计接待社会团体200多个,参观人员9万多人次,其中,青少年占据80%,被列为通化市及通化县的党史教育基地。
据王国霖介绍,展馆共分为“党的光辉历程,伟大的成就”“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四个部分,每一部分都通过文字、图片和实物,生动展现了往昔的峥嵘岁月。
为何选择以这种形式进行传播?王国霖有着自己的见解:“老人总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以物为媒传播更有力。这些物件是小城历史的鲜活注脚,承载了小城的往昔与今朝,见证了历史的变迁。”王国霖说,希望通过这些珍贵的家乡记忆,让广大群众尤其是青少年能够亲身感受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汲取先辈们的精神力量,增强民族自豪感与爱国情怀。
“私人办展馆,除了面临资金、资源、场地等问题外,展品的收集与鉴定同样充满挑战。由于红色展品来源分散且稀缺,需耗费大量精力去追寻、甄别。为确保每一件展品都真实可靠、具有代表性,还需请教众多专家学者,查阅海量历史资料,这个过程漫长而艰辛。”王国霖表示,红色历史不应被尘封,它属于每一个中华儿女。每当看到络绎不绝的观众,尤其是青少年那充满好奇与敬畏的眼神,他深感自豪。“梦想成真的喜悦,足以慰藉过往的一切艰辛。”他说。
王国霖介绍说,为了让红色文化的火种播撒得更广、更深,展馆还计划开启流动展馆之旅,通过走进校园,把红色展馆变成流动的历史课堂,弥补农村青少年因距离产生的参观遗憾。同时,展馆还将引入现代化的展陈技术,让观众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红色历史的震撼,并深入开展学术研究工作,让这座展馆成为红色文化研究的权威高地。
投身红色宣讲
做红色文化的传播者
“从最初的形单影只,到现在众人齐心‘大家讲’,我们走过了很长的路。”在红色文化传承的道路上,王国霖最初以一名红色志愿者讲解员的身份,在展馆里向每一位前来参观的观众讲述家乡的红色历史。然而,他深知仅靠一人之力难以让红色故事传遍四方,于是,2016年,在他的发起下,组建了通化县红色义务宣讲小分队。如今,这支队伍汇聚了退休教师、青年学生,还有各行各业的普通劳动者,他们共同为传播红色文化而努力。
为了创新宣讲方式,宣讲小分队成员不仅在展馆内为观众讲解,还深入社区、学校,与居民和学生面对面交流。王国霖和宣讲队成员共同整理出100个红色故事;围绕“红色双讲”——讲爱国主义精神、讲家乡红色历史故事,深入全县学校、乡镇、社区(村屯)进行宣讲;指导帮助12所学校成立了“红色小宣讲员队伍”,培养了210名“小小宣讲员”……宣讲小分队一直活跃在通化县这片红色沃土上,让鲜活生动的革命故事、有血有肉的英雄模范、催人奋进的伟大精神走进群众心里,让广大学生深受触动。其中,他们创编而成的反映杨靖宇事迹的《三盏煤油灯》故事被拍摄成视频,荣获吉林省第33届电视广播文艺丹顶鹤奖短纪录片类二等奖。
“每一次宣讲,都是一次心灵的洗礼;每一次交流,都是红色火种的传递。”王国霖说,未来宣讲小分队将继续探索,在内容上精准对接群众需求,深入挖掘本地红色资源中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故事,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和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表演形式,让宣讲更加生动有趣。
“曾经,对家乡的认识或许仅停留在山水风光与生活习俗。但通过深入挖掘红色文化,更见证了家乡在历史洪流中的起伏变迁。通过与历史对话,让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更加深沉、纯粹。”王国霖感慨地说,未来,他将矢志不渝,砥砺前行,继续做好家乡红色文化的传承与弘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