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如何打造“网红打卡地”
——北京市昌平区辛庄村以文明创建引领农文旅融合创新发展
◎ 杨澜 宋敏

 

辛庄村“创客街”。 中共北京市昌平区委宣传部供图

 

    漫步在北京市昌平区辛庄村充满艺术气息的街道,乡村的自然美景与现代艺术氛围交融的气息扑面而来,墙上画着涂鸦,音乐从咖啡厅传出来,井盖上被描上了彩绘……不少游客把这里称为“京郊小大理”。

    曾经默默无闻的村庄如何变成如今的“京郊小大理”,华丽转身的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近日,首都文明办2024北京创城精品线路媒体探访团走进百余家创客扎根的辛庄村,探寻新老村民共创共享绘就乡村治理新画卷的故事。

    特色小店扎根“创客街”

    特色咖啡馆、童趣羊毛毡店、木艺DIY工作室、闲置物品交易处……在辛庄村500米长的“创客街”上,密布各种富有创意、让人好奇的特色小店,不仅吸引越来越多的游客到这里感受别样的乡村生活,也吸引不少艺术家和创客入驻。

    据辛庄村党支部书记李志水介绍,“创客街”汇聚了几十个商业空间,涵盖艺术设计等多个领域,以前的乡村小街小巷如今变成了集吃、喝、住、购、休闲于一体的综合艺术街。

    “创客街”上的礼物手工坊是一家能够让顾客体验木工制作的作坊。在这里,孩子可以与家长一起进行天马行空的创作,体验手作的魅力。礼物手工坊的主人李赛鹏说,受到辛庄村优美的环境和新老村民融洽生活氛围的吸引,来到了这里。“这里有3位老师授课。我们也会创作一些作品展示售卖,还可以进行个性化手工作品定制。现在来村里打卡的游客多了,小村子一下子变得热闹起来。我们也希望大家能坐下来,静静享受一下乡村里的慢生活。”

    在礼物手工坊不远处,有一家咖啡屋——彩虹天使咖啡屋。咖啡屋的店长和咖啡师都是听力障碍青年,客人通过手写屏跟他们交流。在这里,温暖笑容、手语与咖啡的香味无声中交织在一起……

    截至目前,辛庄村汇聚创客86家,包括餐饮、民宿、艺术等多元业态,每年为村庄带来租金收入1053万元。这里每周举办的环保市集日均吸引3000多人次,拉动消费200万元,有力带动村民增收共富。如今,一幅产业兴、百姓富、乡村美的画卷正徐徐展开。

    成为创客聚集地的缘由

    辛庄村“创客街”为何能吸引这么多创客?创客入驻又给辛庄村带来了哪些改变?李志水说,2003年,辛庄村积极引进以自然教育为理念的民办教育机构向上学校进村扎根发展。学生家长们租住在该村,为村庄取得突破性发展提供了动力源。

    乡村远离城市喧嚣,有干净优美的环境和平静安宁的生活气息,为进村的家长“艺术家”提供了良好的创作条件。渐渐地,文化、休闲等特色小店如雨后春笋般在村内冒出来,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打卡的同时也吸引了更多的投资,逐渐形成了现在的“创客街”。

    “许多人是想来看看北京的新农村什么样,体会一下京郊的慢生活。大批的游客来村里打卡,还带动了村内农产品的销售。”李志水说,为此,他们组织了周末环保市集,村民种植的蔬菜、瓜果在集市上特别受欢迎。

    共建共享绘就文明画卷

    从乡村小街到网红小街,辛庄村以此为契机开展文明创建,将艺术创作融入乡村文明网红街建设,探索以文明创建引领农文旅融合创新发展的新模式,走出了一条环境好、人才聚、村庄兴的发展道路。

    “创客街”的繁荣带动了村庄的经济发展,但各种垃圾增多也对村庄的自然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坏。发现问题后,村庄积极推进垃圾分类宣传工作,推动垃圾分类理念深入人心。大家逐渐意识到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开始自觉行动起来维护生态环境。经过共同努力,辛庄村获得北京市生活垃圾分类示范村、首都文明村镇等荣誉称号,成功入选北京市第一批“百千工程”示范村。

    李志水介绍,通过“百千工程”村里进行了微提升。比如,原先跟蜘蛛网似的电线现在已经比较整齐了,商户门脸也进行了设计。

    乡村之美不仅美在环境,更美在文明淳朴的乡风民风。在文明乡风建设中,辛庄村通过实施党员亮身份、商户亮诚信、村民亮家风、艺术家亮贡献的“四亮工程”,充分动员各类群体深度参与,筑牢乡村文明实践基本盘,并且将文明培育和中国传统节日相结合,举办重阳百家宴、冬至饺子宴、龙腾辛庄村晚等活动,让新老村民成为活动的主角,凝聚情感共识。同时,辛庄村进一步推动垃圾分类工作,发展绿色农业,让村庄环境更加宜人,成为宜居宜游的好地方。

    如今的辛庄村,产业蓬勃持续增收,人居环境有效改善,民生幸福成色十足。

当前:B1版(2024年12月05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