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琳正在直播带货。受访者供图

趁彩农场的虾塘温室大棚里,谢水波正在给虾苗投喂饵料。受访者供图

11月6日,马林给鸡投喂玉米面。受访者供图
如今,在广袤的乡村大地上,返乡创业者们正以满腔热情书写着奋斗故事:有的人运用智慧农业技术,让传统耕作焕发新生;有的人传承古老技艺,制作的匠心独运的手工艺品连接古今;有的人坚守村庄,用烟火气讲述着乡村美食与文化的故事……他们曾怀揣梦想走出家乡,在知识的海洋中汲取养分,在城市中拼搏奋斗,随后又义无反顾地踏上归乡之路,用智慧和汗水为家乡的发展注入新活力。他们,如同点点星光,照亮了乡村的每一个角落,共同绘制出一幅生动而充满希望的返乡创业画卷。
是什么激发了返乡创业者们的热情?他们又怎么克服遇到的难题?如何帮助他们更好地让“老地方”迸发新活力?记者进行了走访调查。
现状
在故土实现新的可能
“看,这就是我们的春剑大荷素!叶片宽大肥厚、直立挺拔,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花色玉绿清新,每一片花瓣都厚实饱满,中宫更是饱满圆润……”今年“双十一”期间,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龙山街道川步村的返乡创业者王琳在直播中推出了一款名为“兰花原盆发货礼品装”的套餐。“其实就是将我们培育好的兰花连同紫砂盆一起发货,并赠送一个兰花礼品袋,但是销量特别好。”王琳告诉记者,“这样的设计为新手客户和需要送礼的客户提供了便利,增加了年宵花的销量。”
王琳在返乡后积极投身乡村振兴事业,以“基地+农户”模式,通过线上“助销代销、直播助播”等方式,辐射带动相关农户200余家,帮助农户实现增收累计超400万元。
衣锦还乡,回报桑梓。这是无数返乡创业者的创业初心。
最近,重庆市巫山县的“95后”马林和妻子陈晓琼通过朋友圈推广和网络直播售卖自家农场的鸡蛋、土鸡和年猪等农产品。“健康、安全、味道好,是我们农产品的特点,所以有很多回头客。我们现在存栏量有2000只鸡左右,销售不成问题。”马林告诉记者,夫妻俩返乡后的生活十分充实,成就感满满,自己的目标就是能扩大养殖规模,让更多人吃上好食材。
在离巫山县1400公里的南安市金淘镇趁彩农场,返乡青年、共产党员谢水波在虾塘温室大棚里给虾苗投喂饵料。依托山区地理资源优势,金淘镇采取“党支部+合作社+农户”发展模式,大力发展罗氏虾、土鸡以及中药材、水果等特色产业,助力乡村振兴。“我们镇上还组织党员志愿者,时不时来帮我进行网络直播,推荐虾塘的养殖产品。”谢水波说,“返乡后,我感受到了家乡的温暖,也坚定了为建设家乡做点什么的决心!”
挑战
将危机转化为机遇
从“诗与远方”转向“扎根故乡”,意味着要克服对浪漫理想生活的留恋,接受更加实际、接地气的乡村生活。而在此过程中,返乡创业者们必须直面遇到的种种危机。
今年夏天,马林返乡当起了“鸡司令”。从那以后,每天凌晨4点,他就会被鸡的打鸣声吵醒。清理鸡舍、准备鸡食、捡拾鸡蛋……忙完后还要直播售卖鸡蛋,学习养殖技术。“最辛苦的是刚开始养鸡的时候,不光是身体上十分劳累,也经常担忧怎么发展农场以及怎么把农产品的销售渠道打通。”马林告诉记者,特别是遇到没有疾病却死了鸡的情况时,自己翻遍了书本,搜遍了网络也解决不了,心里别提有多着急了。“后来,我就厚着脸皮跑遍了周边的大型养殖场,向有经验的经营者们提出自己的问题。他们也十分大方地给我分享经验,帮助了我很多。”马林暗暗决定,今后有机会自己也要分享技术给其他人,也希望能够有更多的机会学习相关知识。
2020年,大学毕业的王琳在得知家里经济情况不好的情况后,决心回家。返乡后,她发现当地有着种植兰花的良好基础,但大多数为爱好者,没有形成产业,在种植技术上跟产业化兰花种植地区相差很多。王琳认真学习农学及兰花种养知识,精进专业本领,还要负责电商平台运营、短视频创作、兰花文化推广等多业务条线工作。“其实一开始做直播也很难,观众很少,就需要经常性维持对店铺的推广宣传,售后也经常会遇到意想不到的难题,客服难以第一时间回复。”王琳告诉记者,“最关键的是,自己也怀疑自己,不知道能不能把事业干好。尤其是跟我一起做事的老乡们,特别信任我,总来咨询我怎么养兰花、卖兰花,我不知道自己的能力是不是能够实现他们的期盼。”
为了帮助返乡创业者达成回报心愿,吸引更多人返乡创业、就业,各地也努力为返乡创业者提供便利。
江西省吉安市永新县是一个劳务输出大县,全县53万户籍人口中常年有10万以上劳动力在外务工。近年来,部分外出务工人员在积累了一定资金和技术后,陆续返乡创业,发展家乡的经济。其中虽有乡情呼唤的特殊考量,但关键还是靠产业价值、发展生态、政策配套等综合因素制胜。
永新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劳动关系和社会保障股股长汪笃礼向记者介绍道,永新县相关部门多管齐下,出台多项优惠政策,一是在税费减免、资金信贷、土地安置、子女就学、用水用电等方面与外商享受同等待遇,二是通过对返乡创业政策、返乡创业事迹的宣传,营造返乡创业浓厚氛围,三是组织有关专家为返乡创业人员提供体制管理、融资策略、资产结构、技术信息、人才用工等方面的引导和参谋,四是推行首问责任制、联署工作制,实行“一站式”窗口办事,为返乡创业人员提供最便捷、最优质的服务。汪笃礼告诉记者:“在这样的政策下,我们永新县吸引了一大批永新籍在外创业成功人士回乡投资创业。”
追求
共同开拓更大舞台
近年来,返乡创业、就业逐渐成为农村经济复苏、乡村振兴的关键力量,如何让这些返乡人士留下来、过得好?相关人士提供了自己的建议。
返乡创业者面临诸多挑战,那么应该如何帮助他们呢?“要坚定他们的信心,最关键的是要让他们看到成功的希望。”王琳告诉记者,首先是要明确自己的创业目标和愿景,这有助于在遇到困难时保持方向感。其次,要做好计划,包括市场调研、市场分析、营销策略、财务预算等,方便创业者作出明智的决策。最后,要一直保持对新技术、新趋势的敏感度,不断创新以适应市场变化。
对于“中国好人”、四川省绵阳市平武县猫熊谷家庭农场总经理张玉波来说,自从2019年在平武县木皮藏族乡金丰村建立“猫熊谷家庭农场”以来,他也踏上了创业之路。同年7月26日,张玉波的格子蜂箱开箱取蜜,产量是传统棒棒巢蜂箱的两倍,意味着他的“太阳能物联网格子蜂箱”技术落地成功。
如今,张玉波发明的格子蜂箱养蜂技术不仅获得了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还在当地推广使用500余套。他还先后组织大规模培训十余次,培训蜂农500余人次,带动村民增收200余万元,养蜂业逐渐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作为一个在乡村找到事业发展方向的成功创业者,张玉波认为,返乡创业者需要更多培训、学习、交流的机会。“创业成功者可以帮助其他人做好自己的事业,把乡村建设得更好的。”张玉波告诉记者,创业成功者可以举办创业分享会、研讨会等活动,分享他们的创业经历、遇到的挑战及解决方案,为其他创业者提供宝贵的经验和启示;也可以创建一个创业者之间的交流平台,如微信群、论坛等,以便他们及时寻求建议,为创业者提供更多的资源和支持;还可以邀请具有专业经验的导师为创业者提供一对一的指导和支持,帮助他们规避风险、优化策略。
相关部门还能如何帮助返乡创业者?汪笃礼建议:“一是结合当地实际,出台相应的返乡创业优惠政策,更好地吸引和推动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二是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等各种宣传手段,加大对外出务工人士返乡创业典型的宣传。三是进一步强化效能建设,转变政府职能,增强服务意识,为返乡创业人员解决在创业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为返乡人员开辟一些绿色通道。同时,要积极主动地及时发现和解决创业者在生产、销售等过程中的困难,进一步壮大返乡创业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