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党的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加强改进创新、注重内涵建设、突出常态长效,全力以赴打开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的新局面。
巩固拓展 深入推进
在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建设中,梧州因地制宜盘活党群服务中心、教育、卫健、文体、科技、法律等资源,聚力打造群众家门口的文明实践阵地。同时,通过靶向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明实践活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在梧州大地蔚然成风。
在统筹阵地资源,为民做深做实工作中,梧州紧扣“阵地拓展+品牌提升+服务延伸”目标要求,不断完善文明实践服务体系。通过组织开展2024年“新生活·新风尚·新年画”——我们的小康生活美术创作展示活动、“我们的节日”和“我在文明实践中心过节日”“我在文明实践中心过暑假”等各类文明实践主题活动,以及聚焦提升“一老一小一残”服务的“硬举措”与“软实力”,构建了“老有颐养”“幼有善育”“残有善待”的幸福生活圈。
示范带动 活动升级
在长洲区平浪村平浪希望小学,一场融合了杂技艺术与文明实践的活动在这里举行。自治区文明办联合广西杂技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创排的文明实践情景杂技剧《来啦!文明实践“超能队”》让师生看得入迷,一个个关于乡村文明新风尚的动人画面,向师生传达出志愿服务的精神内涵、文化生活的丰富多彩及移风易俗的重要实践。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首要任务,是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让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成为传播主流意识形态的重要阵地。近年来,梧州选树培育了一批易推广、可复制的示范阵地和项目供全市借鉴推广,持续放大“民心亭拉近‘邻距离’”“文化文艺进校园”“小手拉大手”等文明实践品牌效应,积极培育推广具有本土特色文明实践品牌,常态化组织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助推文明实践更有活力、更有成效,积极为广大群众开展志愿服务、学习体验、公益活动等创造条件,召唤、支持、激励更多人参与其中。
同时,梧州市利用已建成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打造了一条条别具一格的新时代文明风景线。近年来,梧州市融合地方特色文化元素,串联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文化景点、产业基地等点位,成功打造了20条新时代文明风景线。这些文明风景线沿着乡村振兴的宣传线、文旅线、交通线和产业线次第铺展延伸,传播新思想,引领新风尚,培育文明乡风,为乡村振兴培根铸魂,让党的创新理论深入人心,大大提升了梧州农村精神文明程度。
融合共建 营造氛围
近年来,梧州各乡镇村庄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广泛开展议事活动,进一步引导村民认同和参与城乡精神文明建设。
近日,在岑溪市安平镇中庆村挂有“中国好人工作室”牌匾的房屋内,几位村民围坐在一起,商量即将举办的婚礼礼仪标准。这是梧州大力推动移风易俗落地见效的生动体现,这种道德模范工作室还通过文明实践积分超市的创新方式激发村民的参与热情,营造浓厚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氛围。
像这样通过各种渠道激发热情、融合共建、营造氛围的事例,在梧州各地不胜枚举。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整合了现有基层公共服务阵地资源,在这些公共空间内营造起正能量教育氛围,大力弘扬时代新风,推动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筑牢基层思想文化阵地。
今年以来,梧州融合市级融媒体中心和全市66个融媒乡镇(街道),发挥各镇(街)宣传委员、融媒小镇工作站站长、村(社区)文化专管员、乡村新闻官和通讯员作用,宣传报道身边丰富多彩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挖掘身边的典型人物和事迹,在“融媒小镇”专栏上进行刊播。各镇村因地制宜,在村务公开栏张贴《移风易俗倡议书》,通过悬挂宣传条幅、乡镇政务大厅电子屏、户外电子屏、商铺电子滚动屏、墙绘等,广泛转发刊播移风易俗宣传标语,并录制移风易俗音频,通过“村村响”大喇叭、下乡宣传车播放。同时精心设计优选一批“移风易俗”主题公益广告、主题作品,在各网络平台转发。
此外,梧州将本地特色文化元素与政策宣传相结合,通过“三字经”、下俚歌等形式,引领文明新风,让城乡精神文明“润物细无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