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共治共享 让百姓更有幸福感
——四川汉源县打造小区治理新典范
◎ 汉文

 

改造后的汉源县富林镇德鑫小区。

 

    ● 73家县级单位编入社区专职网格,1200余名机关党员下沉小微网格

    ● 开展政策宣传30余次,召开坝坝会、座谈会等40余次,收集征集居民群众相关利益诉求、意见建议300余条

    ● 将92个老旧小区(库区安置小区),460余栋楼房纳入城镇老旧小区信息库

    ● 更换、疏通、改造管线3800米,拆除违建1450平方米,重铺、硬化地面2000余平方米,搭建坡屋面1700余户,改造面积20余万平方米

 

    在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工作中,四川省汉源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文明城市建设理念,将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列为文明城市创建重点任务,按照“多方参与、网格治理、共建共治”的原则,统筹整合城市有机更新、老旧小区(院落)改造、住宅增设电梯等项目政策,推动一批老旧小区和安置小区基础设施改造提升,切实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十指紧扣,实现“整治”到“共治”

    汉源县秉持“十指紧扣”的理念,按照“居民主体、政府引领、多方参与”的原则,聚焦群众需求发动群众参与,着力在群众最期盼的事上想办法、最迫切的事上下功夫。

    将力量整合起来。以《小区治理提升三年行动计划》为抓手,成立了由县住建局、县经科局、县应急管理局、富林镇、九襄镇、各相关社区等相关单位配合的老旧小区改造领导小组;建立4个社区大党委,由16名县级部门机关专职书记担任社区“大党委”兼职委员,推动28名县级领导结对联系30个重点小区,73家县级单位编入社区专职网格,1200余名机关党员下沉小微网格,将老旧小区改造的政策宣传、沟通服务等延伸至小区“神经末梢”。

    将意见收集起来。持续开展网格化“联包帮”和党员“双报到”行动,充分发挥党员、退休职工、“社区能人”在社区和居民之间的桥梁作用,开展政策宣传30余次,召开坝坝会、座谈会等40余次,收集征集居民群众相关利益诉求、意见建议300余条,组织群众代表全程参与设计、施工、验收、管理,把“政府配菜”变成“居民点菜”,做到“改不改、改哪里、怎么改”群众说了算,确保小区改造能“改到百姓心坎儿上”。

    将平台搭建起来。健全小区改造协商议事规则,组织社区、承建单位、居民代表、网格员等成立小区改造议事会,围绕小区改造方案、居民诉求、项目实施等方面开展议事协商,议事通过后报镇党委审批通过后执行,并及时将议事结果通过微信群、QQ群等更新发布协商动态,避免“决策黑箱”,畅通群众交流渠道。

    百栋共建,实现“盆景”到“风景”

    汉源县按照“先地下、后地上,先基础、后提升,先功能、后景观”的要求,采取“实施一批、谋划一批、储备一批”方式,分批分层推动全域老旧小区改建。

    统筹部署。制定《汉源县城市老旧小区和库区安置小区治理补短提质行动方案》,将富林镇4个社区,九襄镇2个社区纳入老旧小区改造范围,将92个老旧小区(库区安置小区),460余栋楼房纳入城镇老旧小区信息库。统筹养老、托育、文体等5个方面公共服务设施,梳理涉及老旧小区道路、电力、通信等8个方面群众所急所盼,分批推动老旧小区和安置小区基础设施提升。

    精心组织。通过“理飞线、清淤积、除杂物、拆违建”整治空间环境,实施修复管网、疏通管道、雨污分流等“看不见”的隐蔽工程,做好地面铺设、管线序化等“看得见”的功能建设,共更换、疏通、改造管线3800米,拆除违建1450平方米,重铺、硬化地面2000余平方米,搭建坡屋面1700余户,改造面积20余万平方米,推动实现地下、地面、地上一次动工,全面提升。

    提升配套。统筹外立面、楼道、道路、绿化等施工改造,规划小区停车位211个,搭建电动车充电棚21处,疏通消防通道10处、增设消防设施、配置移动式灭火器材3000余个,设置垃圾分类投放点10个,修缮、添置路灯680余盏,新增养老、托育、快递收发等便民设施3个。

   千户参与,实现“被动”到“主动”

    “小组织”凸显“大作用”。积极引导小区按程序依法建立小区党组织,成立业主委员会,分类推进建立自治管理组织和物业管理组织,建立社区居民委员会筹备会、物业服务企业、联帮包单位等参与的联席会议制度,实施每月一次联席协商。全县55个小区建立小区党组织48个,建立业主委员会29个,建立自管委28个,引进物业3家,建立小区问题台账,着力解决老旧小区管理难的问题。

    “小伙伴”凝聚“大力量”。探索社区领办集体经济,通过财政奖补一点、居民自筹一点、社区从集体经济划拨一点、联帮包单位帮扶一点等方式,解决改造小区后续物业和管护维护资金。利用线上线下媒体发布“网格合伙人”招募令,明确领办小区物业、服务“一老一小”、发展夜间经济等20个“合伙项目”,成功引进15名“物业合伙人”“童心合伙人”“商圈合伙人”共同参与网格治理和小区服务。

    “小站点”辐射“大文明”。依托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探索推行“网格文明实践+”工作模式,细化网格管理、做优群众服务,打造特色志愿服务队伍,组织党员、志愿者以“红分聚爱”“红领聚邻”“红润聚心”“红袖聚力”为抓手,常态化开展便民服务进小区志愿服务活动,通过培育织牢“邻里网”,营造“以邻为德、与邻为善、与邻为荣、与邻为乐”的社会风尚,推动形成“有事大家议、小区大家管”的共治共管工作格局。

    (汉源县文明办供图)

当前:B3版(2025年01月21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