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障直播间食品安全要压实安全责任
◎ 王军荣

 

    近年来,直播电商行业迎来快速发展时期,新业态新模式为食品消费开辟了新赛道。然而,某些头部主播通过售卖劣质食品、虚假宣传等手段欺骗消费者,并从中获取巨额收益,引发舆论重点关注,依法守护直播间内食品安全刻不容缓。

    直播间的食品问题绝非小事。2024年中秋节期间,“疯狂小杨哥”曾在直播间内多次售卖“香港美诚月饼”,除了为月饼贴上“纯正香港‘血统’,线下都难买到”“米其林大厨调制的黑松露流心”等标签外,还请到香港明星为其站台。但是,调查发现,“香港美诚月饼”的产销并不是来自香港,其实际运营方是广州的一家公司。而“疯狂小杨哥”销售最佳品类中,食品饮料以43.08%的占比位列榜首,但接二连三的食品销售问题却让其熄了火、翻了车。

    要保障直播间的食品安全,关键在于压实各方责任。其一,直播平台应当压实责任主体,依法强化平台的监管与治理,对进驻的食品类主播严格筛选,在合同条款的设定上增加违约责任条款,对其发布的广告也要予以必要的审核,一旦出现食品安全问题,要即刻跟进处理,避免给群众健康安全造成更大损失;其二,带货主播应当重视消费者权益的保护,加强对供应商的审核,坚决不出售有问题的食品,杜绝虚假宣传,不可为了赚取流量、获取高额利润而冒险违法,从而触碰法律的红线;其三,监管部门整治乱象绝不手软,要细化监管标准和处罚举措,加大对直播带货食品的抽检力度,扩大抽检范围,不但要对热门直播间重点抽检,还要对一些小众、新兴直播间不定期抽查。对于发现的食品安全违法行为,必须依法依规严厉查处,提高违法成本,形成强大的威慑力;其四,作为消费者,应当尽量避免购买来源不明的“三无”产品,出现问题时要勇敢维权,要妥善保留好相关的证据,守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不被侵害。

    保障直播间食品安全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主播、平台和监管部门等各方携手合作,共同压实安全责任。唯有如此,消费者才能在直播间安心购买食品,才不会在直播间购买食品时感到“糟心”“寒心”“痛心”。

 

当前:4版(2025年01月22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