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冷的冬天,后山岭上几株腊梅在漫天的大雪中傲然绽放,散发出沁人心脾的浓郁花香。腊梅的枝干苍劲有力,花朵娇艳动人,它们在寒风中相互映衬,构成一幅美丽的冬日画卷。腊梅因其与梅同时开放,香又相近,色酷似蜜蜡,故又名“蜡梅”,或称“腊木”“香梅”“黄梅”,花香甚浓,古人有赞云:“一花香十里。”
腊梅集高洁、秀雅、坚贞、刚毅等高贵品格于一身,古人亦称其为“奇友”“寒客”。流传至今的咏梅诗,多为梅花而写,写腊梅的却不多。不过,清雅的腊梅也自有喜爱它的文人墨客。
宋代诗人郑刚中在《腊梅》中写道:“缟衣仙子变新装,浅染春前一样黄。不肯皎然争腊雪,只将孤艳付幽香。”诗人笔下的腊梅,犹如一位身着黄衣的仙子,盛开在寒冷的冬日里,却不与腊月的白雪争奇斗艳。她低调的气质、淡黄的色泽、醉人的幽香,无不令诗人为之倾倒。
清代诗人钱蘅生的《腊梅》又是这样写的:“晓风帘自捲,春信占梅先。腊蕊雪中破,清香小院前。”这首小诗,宛如一幅清新的冬日雪中腊梅图,处处充满生机与活力。我们读此诗时,仿佛同诗人一道,在一个冬日的清晨,伫立在窗台前,望着庭院中的腊梅树,风雪之中,朵朵腊梅如期绽放,带来了迷人的清香,也捎来了新春将至的信息。
宋代文学家、书法家黄庭坚在《短韵奉乞腊梅》中写道:“卧云庄上残花笑,香似早梅开不迟。浅色春衫弄风日,遣来当为作新诗。”黄庭坚的这首七言诗,虽只字未提对腊梅的喜爱,却流露出赏梅时的喜悦心情。前两句中,诗人用一个“笑”字写出见到腊梅花开时的开心之情,若非心情不佳,又怎能感受到花的笑意?腊梅淡黄色的花瓣,如同早梅的花香,激发了诗人的创作灵感,让他忽然之间文思泉涌,忍不住赋诗一首。
清代诗人张洵佳有一首诗是这样写腊梅的:“品格天生迥不群,寒梅腊底异香薰。菊花仅有霜能傲,一片冰心让此君。”本诗意在赞扬腊梅卓尔不凡的品格。在诗人心中,腊梅花盛开在最冷的寒冬腊月,且有着不同寻常的香气,是十分不俗的花。秋菊虽有凌霜之姿,但终究难抵冬日冰雪,而腊梅却能绽放在最冷枝头,迎接万丈光芒。经此对比,更显出腊梅不惧严寒的傲骨。更难得的是,腊梅开在严冬,却依然保持着一片纯净之心。
而写腊梅的词,如清代徐元瑞的《清平乐·腊梅》、清代陆蓉佩的《探春慢·腊梅花》、清代宗婉的《菩萨蛮·咏腊梅》等,同样留下了诸多关于腊梅的名句。
古诗词描写的腊梅内容丰富多彩,既有对腊梅外在美的描绘,也有对其内在精神的挖掘和赞美。这些诗词不仅展现了腊梅的独特魅力,也传递了诗人词人对生命、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思考。腊梅在寒风中绽放,不仅是一种自然现象,更是一种精神象征,告诉我们,即使在最艰难的环境中,也要保持高洁的品格和坚定的信念,绽放出自己的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