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积累探究
◎ 重庆市开州区敦好镇中心小学 李宏龙

 

    小学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积累能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探索机会,使他们在具体、真实的情境中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培养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其学习兴趣和创造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如何帮助学生在“做”与“思考”的实践中不断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提高小学生的数学素养,是每位数学教师应该研究的课题。

    一、加强知识联系,积累生活经验

    数学来源于生活,也必须根植于生活,是对生活的提炼与升华。而学生的数学学习都是以已有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因此,教学中要构建数学知识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之间的联系,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并发现数学的价值与意义。例如,学习小数加减法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小数的意义以及元角分的换算。在教学中,如果教师能把握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就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和算法。教师创设超市购物的情境引入小数加减法的学习:“老师买了一支钢笔,价格是7.65元,又买了一本笔记本,价格是3.40元,老师需要付多少钱呢?请大家用算式表示出来。”这样的教学就能很好地将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使学生自然地进入学习状态。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列竖式,讨论得数的小数点位置,使学生自主构建小数加法与整数加法之间的联系,利用已有知识推动新知识的学习。这样,学生不仅能学到数学知识,还能积累前后联系、利用旧知学习新知的经验。

    二、精心设计情境,引导获取经验

    数学情境设计有助于将抽象的数学概念融入实际背景中,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实用性,从而加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应用能力。在数学教学中,教师通过精心设计的教学情境,能有效地引导学生获取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情境设计时,可以结合教学内容,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确保情境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在情境中,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推理等数学活动,逐步发现数学规律,理解数学概念。这样的教学过程能帮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提升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教学面积单位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个“装修房间”的情境,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在问题解决中感受和理解不同面积单位的大小和实际应用。通过选择地砖、壁纸等材料,计算所需数量,学生不仅能掌握面积单位的换算,还能在实际操作中积累关于面积度量和计算的基本活动经验。

    三、提炼知识脉络,内化活动经验

    提炼知识脉络有助于将零散的数学知识和基本活动经验整合成系统化的认知框架,从而促进学生更好地内化和应用这些经验。杜威指出:“教育就是经验的改造或改组。这种改造或改组,既能增加经验的意义,又能提高指导后来经验进程的能力。”因此,在数学活动中,教师既要让学生通过梳理知识脉络获得经验,又要引导学生反思获得的经验,并将获得的经验进行提炼,从而形成数学知识、方法和数学思想。例如,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之后,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和反思:“我们是如何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的?”学生经过交流和讨论,总结出探究图形特征的一般方法:先观察生活中的物体,然后动手制作模型,通过对模型的观察、展开、折叠、切割等特殊操作,了解图形的特征,最后进行总结和提炼。这样的反思和提炼,不仅能帮助学生清晰地把握知识的脉络,而且能使学生将获得的数学基本活动经验进行升华,获得探究图形特征的一般方法和经验,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四、解决实际问题,发展活动经验

    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最终目的是运用这些经验解决问题。在核心素养导向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注重设计丰富的实践环节,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通过实际操作和探索来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数学活动经验,感受数学学习的价值。例如,在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之后,教师可以设计“粉刷墙壁”的实践活动,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学校要将一堵长8米、高3米的围墙进行粉刷,如果每平方米需要2千克涂料,一共需要多少千克涂料?如果每千克涂料价格为3元,粉刷这堵墙需要多少钱?在实际测量的过程中,学生需要考虑如何确定围墙的面积,如何根据面积计算涂料的用量和费用。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学生不仅能巩固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而且能积累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从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角度出发,精心设计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使学生在参与数学活动的过程中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感悟数学思想,提升数学素养。

 

当前:3版(2025年02月25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