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里,遇见一路繁花
——北京市大兴区深入推进精神文明建设
◎ 宋敏

 

    公民道德建设活动如火如荼开展、多彩文明实践活动浸润百姓生活、改进创新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增进民生福祉……北京市大兴区精神文明建设一路繁花,处处呈现出好风景。

    2024年,大兴区秉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理念,统筹推进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文明创建,积极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描绘出幸福大兴新画卷。

    厚培道德沃土 汇聚向善力量

    选树榜样典型,弘扬模范精神。在大兴,每一份对善良的坚守,每一次对美德的褒扬,都赋予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更多新的力量。

    大兴区持续选树典型榜样,不断汇聚向上向善的力量。加大榜样人物推荐选树力度,其中4人荣登“中国好人榜”,18人被评为“北京榜样”。持续宣传榜样人物先进事迹,通过“首邑家人”抖音视频号发布原创视频47条,浏览量破千万;通过“文明大兴”等媒体平台发布榜样人物事迹稿件150余篇。发挥榜样示范作用,邀请榜样模范录制文明风尚倡导主题视频14期。健全榜样礼遇关爱机制,邀请100余人次榜样人物出席春节团拜会、观影观演等活动。

    大兴区持续涵养优良家风、深入推进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召开全区家庭工作联席会暨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工作推进会。打造“文明兴万家”品牌,在全区广泛开展“清风传万家”家风故事宣讲活动、“童心暖万家”关爱未成年人主题活动、“文艺进万家”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新风润万家”移风易俗宣传引导活动、“乡愁连万家”特色乡情村史陈列室展示活动等特色主题活动200余场,覆盖20余万人次。持续推动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并发挥典型家庭示范带动作用,文明家庭成员参与文明交通引导、环境整治等志愿服务活动300余场次。

    大兴区坚持培根铸魂育新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开展“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动员全区10万名中小学生参与“清明祭英烈”活动。2名同学荣获2024年首都“新时代好少年”称号。开展“童声里的中国”少年儿童合唱、优秀童谣征集、中小学生朗诵比赛等活动。依托社区未成年人活动场所开展寓教于乐的主题活动1000余场次。打造“文明小卫士”“文明微课堂”品牌,寒假时发放倡议书,引导全区10万名中小学生假期中回社区报到,“小手拉大手”带动家人参与社区环境治理,共建美好家园。开设文明养犬、心理健康等微课程,引导未成年人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继续做好文明校园创建工作,将24所首都文明校园H5和5所学校的微视频在“两微一网”展播。与北京建筑大学等高校建立共建关系,开展“京彩文化 青春绽放”主题活动,组织未成年人与大学生志愿者结对,开展“一对一云支教”等活动。

    文明实践润心 时代新风育人

    一场场文明实践活动送到百姓身边,一个个暖心举动擦亮文明底色,一次次志愿服务彰显惠民理念……大兴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立足本地特色,贴近群众需求。

    持续整合各方资源,理论宣讲扎实有效。大兴区聚焦基层群众需求,以“点单—下单—接单”模式开展“分众化”宣讲。“强国复兴有我”新国门百姓宣讲团开展进机关、进校园、进军营、进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等“十进”巡讲12场,线上线下覆盖25万人次。通过面对面讲理论、讲政策、讲热点,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统筹全区各单位开展理论宣讲850余场,覆盖12.8万人次。邀请理论宣讲志愿服务队伍的专家学者到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开展“文明兴实践”理论宣讲活动8000余场次,围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话说北京、家风家教等主题开展深入浅出的宣讲,把“书面语”讲成“知心话”,将“天下事”讲成“身边事”。

    文明实践再创佳绩。大兴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瀛海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榆垡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礼贤镇龙头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被评为北京市首批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阵地,在全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评估工作中位列第二。“文明小卫士助推社区治理”、首农红星集体农庄“传承红色文化 赋能绿色发展”获评2023年度市级文明实践优秀创新案例。天宫院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天宫志愿蓝 助力新时代文明实践”、高米店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文明实践‘小郁米’志愿服务强基层”被评为2023年度市级文明实践提名案例。

    文明实践工作提档升级。大兴区召开工作推进会对文明实践活动进行再部署。对578个实践站开展多轮次检查,对问题及薄弱环节提出整改意见,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提质扩面。

    塑造文明品质 筑就幸福家园

    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让人民群众生活得更美好。在大兴,文明创建以为民之诚、惠民之举雕琢着城乡,筑就幸福美好家园。

    改进创新,让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更加惠民利民。大兴区改进创新文明城区创建,持续深化“治十乱”“三大有机更新”“四微五兴”系列行动的同时,对重点内容、重点点位强化治理提升,不断完善常态长效机制,巩固提升创建成效。聚焦市容市貌改善,开展“环境秩序提升季”行动,重点做好“清”“净”“提”三项工作,推动解决问题4.7万处。依托视频监控系统,对主次干道、交通路口等开展常态化巡查;发挥实体化办公机制作用,对地铁站口周边、城乡接合部、繁华街区等重点区域开展联合检查,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广泛征集诉求,开展线下敲门入户、线上征集民意等系列活动,依托“一楼一码”“您‘码’上说 我马上办”开展群众诉求征集,收集意见建议2800余条,查重后能立即办理的立即办,不能立即办的有方案。强化常态创建,按照新版测评体系要求,点对点做好指标解读指导。

    持续加强乡风文明建设,铸牢乡村振兴之魂。持续推动农村地区移风易俗,广泛开展理论宣讲、文艺演出等文明村镇创建活动3000余场,运用积分制、道德评议会等机制及阵地,开展“抵制高额彩礼 倡导文明婚俗”宣传引导工作。

    充分发挥各级文明单位的示范带动作用,打造“伙伴计划”工作机制。按照“伙伴计划”工作机制,47个文明单位主动与社区制定结对共建方案,发动职工志愿者4000余人次开展美化家园、垃圾分类、文明养犬宣传等志愿服务活动300余场次,推动文明单位创建与社区治理有机融合。开展“三个一”主题活动,180余家文明单位开展“认领一个路口、美化一方家园、打造一个阵地”主题活动。线上线下开展“文明润兴·追光前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巡礼,展示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的风采。

    倡导“路口礼让”文明风尚。以“我认领 我服务”为主题,开展路口认领、路口引导等志愿服务活动。依托“包路口”工作机制,持续发动200余家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志愿者在早晚高峰期间开展路口值守服务。举办“礼让斑马线”广场舞展演活动3场。“文明大兴”两微一网平台刊播各单位文明交通做法、公益广告、线上答题等70余条(件),在学校、社区、公园、商圈等开展文明交通宣传活动20余场。

    如今,行走在大兴,处处都涌动着文明的气息。2025年,大兴区精神文明建设战线将以恒心为笔,以实干作墨,描绘新一年精神文明建设的一路繁花。

 

当前:B1版(2025年02月27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