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春风拂面,万物复苏,正是踏春好时节。在这个充满生机的季节里,各地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明实践活动,倡导绿色环保理念,让文明实践融入日常生活,成为每个人的自觉行动。
河北石家庄市新华区 上河原著社区 开展“童趣乐学”主题活动
本报讯(新华文)为促进社区青少年交流与互动,提升环保意识,增强动手能力,2月23日,河北省石家庄市新华区赵陵铺路街道上河原著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联合赵陵铺路街道社工站举办了一场“童趣乐学”主题活动。
活动当天,老师将生动有趣的环保故事作为开场,向小朋友们介绍了日常生活中的环保知识,如垃圾分类、资源回收利用等,让大家深刻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随后,小朋友们在老师的引导下,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用手中的乐高积木,搭建出各种与环保相关的创意作品,有的小朋友塑造出垃圾分类的场景,不同颜色的垃圾桶旁摆放着各类对应垃圾模型,细致入微地展现垃圾分类的重要性,还有的构建出绿意盎然的城市公园,绿树成荫、鲜花簇拥,传递出对绿色生活空间的向往。
此次活动不仅为社区儿童提供了一个展示创意和动手能力的平台,更以寓教于乐的方式将环保理念深深植入小朋友们的心中。接下来,赵陵铺路街道将继续组织更多类似的活动,引导社区居民关注环保,共同营造绿色、和谐、美好的社区环境。
江苏南通市崇川区城东街道:守护河道清洁 绘就美丽画卷
◎ 成东轩
近年来,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区城东街道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积极探索河道治理新路径,充分发挥文明实践阵地和志愿者的力量,奏响了一曲多方协同、科学治理的“协奏曲”,让群众的满意度与幸福指数大幅提升。
为提升居民对河道生态保护的认知,近日,郭里园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联合工会、环保、共青团等开展了一场主题为“河道治理,人人有责”的知识讲座。讲座通过现场讲解与观看视频的方式详细介绍了河道治理的重要性,倡导社区居民积极参与河道保护。“此次讲座是社区河道治理宣传活动的一部分,接下来还将通过多种形式宣传河道保护知识,提高居民环保意识,激发居民参与河道治理的热情。”郭里园社区党委书记季贤表示。
自“河长制”推行以来,小石桥社区党委积极发挥“两委”班子的引领作用,组织微网格员、江海志愿者、退役军人等多方力量,针对新桥新村内的河道开展定期清理工作。与此同时,社区网格员与党员志愿者共同组建河道巡查小组,自发监督并排查破坏河流环境的行为。“通过积极调动多方力量,实现对河道全方位、多角度的治理。同时,通过发挥群众自治作用,让居民从‘旁观者’转变为‘参与者’,从而推进河道生态环境的长效管理。”小石桥社区党委书记丁旭说。
在城市的脉络里,河道是灵动的丝线,串联起生态与生活的图景。为守护这方水域,新桥苑社区充分发挥“护河小分队”志愿服务队作用,组织微网格员、志愿者、退役军人等力量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每周定期对河道进行巡查,清理河边乱种植,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并予以解决,形成工作闭环;走进校园,开展环保教育,让孩子们从小就成为“河道小卫士”;同时,护河小分队不定期向居民宣传不要乱扔垃圾、不私设渔网等行为,普及河道保护的重要性。“守护河道是我们共同的责任,未来,社区将持续发力,不断完善护河机制,凝聚更多力量,让河道成为城市的生态名片,为居民创造更美好的生活环境。”新桥苑社区党委书记曹建兵表示。
河道治理,是一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动实践。据悉,城东街道将继续秉持绿色发展理念,不断探索创新,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升居民生活品质,为城市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辽宁大连市旅顺口区长兴社区开展环保主题实践活动
本报讯(旅顺文)近日,辽宁省大连市旅顺口区得胜街道长兴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与大连蛇岛老铁山管理局、华东理工大学数学学院社会实践团队、大连市蔚然滨城志愿者协会、大连市野生动物保护协会联合开展环保科普志愿者生态保护主题实践活动,通过参观蛇岛老铁山自然博物馆、体验非遗植物扎染技艺等形式进行生态科普研学、非遗植染实践与鸟类保护宣传。
长兴社区工作者带领小志愿者走进蛇岛老铁山自然博物馆,通过参观珍稀鸟类标本、迁徙路线图谱及互动影像,深入了解了老铁山作为“东亚候鸟驿站”的生态价值。蛇岛老铁山管理局的讲解员结合实例,讲述当地护鸟志愿者数十年如一日守护候鸟迁徙通道的故事。
在植得染院非遗工坊,青少年志愿者以天然植物染料为媒介,亲手制作爱鸟护鸟宣传品“鸟类保护宣传万用巾”。华东理工大学社会实践团的队员们发挥设计专长,将老铁山常见的候鸟形象与环保标语相结合,创作出“鹤舞青山”“燕栖碧水”等主题图案模板。非遗传承人带领小志愿者用板蓝根植物提取染料,通过非遗灰缬等技法,将候鸟剪影、青山绿水等元素定格于万用巾之上。“万用巾既是非遗技艺的载体,也是传播生态理念的媒介。”植得染院的负责人张文君女士介绍,这些作品后续将作为公益宣传品,用于社区环保倡导活动。
长兴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负责人表示,本次活动以“生态+文化+志愿”的创新科普模式,旨在引导大家尤其是青少年树立正确的生态文明理念,深刻体会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带来的美好感受,积极参与到生态保护行动中。
重“植树”更要重“管护”
◎ 许贵元
眼下,植树造林的黄金季节已经到来。各地都在抢抓时机,发动群众,开展绿化美化活动,为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快国土绿化“添砖加瓦”。
但有的地方在植树造林中“重植轻管”的现象较为突出。有的把力量一味放在“完成任务”上,而忽视质量和效果;有的管护意识淡薄,只是“一栽了之”,甚至“撒手不管”;还有的公路两侧有不少枯树、死树常年“站岗”,很不协调;田间防护林也是“伤痕累累”,“树墩子”随处可见。上述这些问题须引起高度重视,努力加以解决。
众所周知,植树造林、美化绿化,关系国计民生,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惠及子孙后代的宏伟绿色事业。没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生态文明,何谈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何谈民族的振兴与国家的繁荣?因此,我们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加大宣传力度,增强全民植绿护绿意识,再造秀美山川,不断提升生态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承载力”和“支撑力”,给我们的生命和生活注入新的活力。
俗话说:“三分栽、七分管”。植树重要,管护更重要。必须坚持“植管并重”和“新植与补植兼顾”的做法,不仅要注重造林数量,更要注重绿化质量,千方百计提高树木成活率。同时,要搞好春季森林防火,排除安全隐患。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坚决抵制种种“劳民伤财”的形式主义,让生态文明理念深入民心,付诸实践。要坚持依法护林护绿,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对那些肆意破坏林木、乱砍滥伐等不法行为,要依法依规果断查处。

近日,贵州省黎平县孟彦镇组织镇村两级干部、护林员、群众及志愿者开展以“共建美丽贵州 共享生态福祉”为主题的义务植树活动,以实际行动为全镇添“绿”增“彩”。图为义务植树活动现场。杨梓琴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