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婚姻始于爱 让彩礼归于礼
◎ 沈峰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将农村高额彩礼问题的综合治理提上日程,这不仅是对部分群众所思所盼的积极回应,更是推动乡村振兴、构建文明乡风的重要举措。

    作为传统风俗,彩礼只是男女双方缔结婚姻的象征之一,蕴含着双方及其家庭对婚姻的美好期盼。然而如今,一些农村地区的彩礼不断高涨,给当地适婚青年及其父母(尤其是男方父母)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讲排场、拼面子的高额彩礼,逐渐成为挡在部分青年成婚路上的“一座大山”。

    因此,治理高额彩礼,推动移风易俗,是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各地要因地制宜,抓住要害,让抵制高额彩礼成为常态。同时,全社会必须共同关注,形成合力,树正气、扬新风,让抵制高额彩礼成为自觉行动。

    当然,治理高额彩礼非一日之功,需要综合施策、步步见效。

    其一,要加强宣传教育,通过以案说法、典型示范等方式,逐步引导群众更新观念、抵制陋习。要让农村群众认识到,高额彩礼并非婚姻的必需品,真正的幸福建立在相互尊重、理解和支持的基础上。其二,要将移风易俗纳入乡村治理体系,发挥妇联、共青团等组织的作用,通过提供婚恋咨询、婚恋辅导等服务,帮助农村青年树立正确的婚恋观和家庭观,从源头上减少高额彩礼的出现。其三,要发挥村规民约的作用,引导群众对高额彩礼问题进行自治。各地农村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完善村规民约,将抵制高额彩礼等内容纳入其中。通过村民自治,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

    此外,还需要解决一些家庭的发展难点和痛点问题,通过大力发展农村经济、拓宽农民增收渠道等方式,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当农村群众的经济条件得到改善,他们才有更多精力和财力去关注婚姻的质量,而非彩礼的金额。

    乡村振兴离不开精神文明的滋养。遏制高额彩礼是一项艰巨而长期的工程,还需要拿出更多务实有效的举措,促进人们的观念更新,推动文明新风落地生根。让婚姻始于爱,让彩礼归于礼,这是对美好婚姻的祝福,也是对社会文明的守护。

 

当前:A4版(2025年03月04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