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积分“金钥匙”,解锁村民自治新密码。近年来,陕西省宝鸡市千阳县聚焦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移风易俗工作,以积分制为抓手,有效提升乡村治理水平,绘就了一幅乡风文明、生态宜居的乡村新画卷。
推行积分制管理,夯实乡村治理新动能
千阳县坚持以文明积分为抓手,健全管理机制,激发村民自治内生动力,提升了乡村治理水平。
强化顶层设计,协同推进落实。按照“六大统筹”推动乡村振兴和“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要求,在全县65个村全面推开村民积分制管理。县级印发《关于推广村民积分制管理工作的通知》,各镇成立工作专班,制定镇域村民积分制实施方案、村民积分制管理分值指导标准(试行),各村因地制宜,明确具体积分内容及兑换奖励办法,建立积分台账。县、镇、村三级联动,形成了全县协同推进的良好局面。
明确积分内容,激发参与热情。各村围绕本村发展的重点领域,精心设置积分内容。在环境卫生、文明家庭创建、志愿服务、移风易俗等方面,明确积分标准。农户庭院整洁、参与文明评选、投身志愿服务、践行移风易俗,都能获得相应积分,激发了村民参与乡村建设的热情。
严格评定流程,确保公平公正。建立“自评申报—村级审核—公示公开”的评定流程,农户首先根据积分标准进行自评,然后通过口头、电话、微信等方式进行申报,村民积分制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初审、复审工作,最后将积分情况通过村民会议或村内公示栏进行公示,接受全体村民监督,确保积分评定公平、公正、透明,让积分制更具公信力。
建立多元激励,增强积分吸引力。采取“一月一积分、一季一兑换、一年一核算”的方式,用积分兑换日常生活物资,年终一次性集中核算。同时,将积分与荣誉评选、村集体经济收入分配挂钩,让积分高的农户在精神和物质上都得到实实在在的奖励。截至目前,全县65个村积分兑换物资价值96.65万元,7300余名群众从中受益。
运用积分制管理,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
千阳县坚持把日常生活行为与积分管理有效融合,村民将村规民约的“选择性遵守”变为“自觉性选择”,有效促使乡风文明建设走深走实。
激发环保热情,换新乡村面貌。积分制促使村民从“要我做”转变为“我要做”,积极投身公益劳动。草碧镇将环境整治等八方面内容纳入“村整洁、户干净、人精神”积分体系,充分调动了村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积极性,乡村面貌焕然一新。
破除陈规陋习,弘扬文明乡风。千阳县把“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写进积分制管理办法,以积分激励村民摒弃高价彩礼、大操大办等陋习。水沟镇以“一顿饭”改革为切入点,规范红白事操办标准,党员干部带头示范,带动群众积极响应,文明新风扑面而来。
强化文明培育,营造和美乡风。张家塬镇创新推出“治理存折”积分管理制度,以户为单位发放《乡村治理积分存折》,开展“好婆婆”“好媳妇”“美丽庭院”“最美家庭”评选表彰,打造既有“颜值”又有“活力”的和美乡村。
推动志愿服务,传递爱心力量。张家塬镇的“日常起居‘我’来管”、高崖镇的“爱心代办”等志愿服务项目,成为乡村文明的亮丽名片。志愿者们活跃在助力乡村振兴一线,传递着温暖与正能量,提升了村民的文明素养和社会责任感。
下一步,千阳县将持续深化积分制管理模式,不断完善积分体系,强化积分运用,加强宣传引导,推动积分制管理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提供强大精神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