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的成长十分重要。做好家庭教育,犹如给孩子装上“推动器”,让孩子可以更自信、更有方向地在人生的广阔天地奋斗和发展。进入数字时代,各个领域均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这样的背景下,家庭教育也要做出改变,而智能工具可以成为助手,从多方面为家庭教育赋能。
第一,为沟通赋能。在家庭教育中,家长与孩子沟通是一个重要环节,如果沟通不畅或沟通不到位,必然会影响家庭教育质量。而家长在与孩子面对面沟通时,会有意无意地“居高临下”,让孩子感觉到压力和不适,尤其是对于进入青春期的孩子来说,更会影响沟通效果。基于此,家长可通过微信、QQ等与孩子进行线上沟通,并参考智能软件提供的沟通话术,更好地了解孩子的诉求、知晓孩子的当下心境,而孩子也能在这样的沟通中释放不良情绪。家长还可以利用智能工具记录和分析与孩子沟通的内容,从中发现孩子的兴趣点、情绪变化以及潜在问题,从而调整沟通策略,避免因误解或不当言辞引发冲突。但这种沟通方式也存在弊端,比如孩子接触电子设备的时间久了,容易产生更强的依赖感,家庭的温暖在无形中就会被削弱。因此家长应与孩子“约法三章”,比如约定一周内哪几天不能使用电子设备。此外,家庭教育不能孤立进行,而是要与学校教育建立联系。学校可以将孩子的在校表现反馈给家长,让家长在家庭教育中有目的地引导和干预不良表现。在此过程中,家校之间可依托智能工具建立沟通平台,助力双方在教育孩子时更有方向。
第二,为学习赋能。在数字时代,随时随地进行学习成为现实,这一方面拓展了学习空间,另一方面也加剧了教育竞争。对于家长来说,需要改变传统观念,使得家庭也能在助力孩子学习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首先,家长可利用智能工具为孩子提供丰富多元且针对性强的学习资料。家长可以将孩子的短板、弱点等输入智能系统,并发出提供学习资料的指令,以获取有针对性的学习资料。其次,家长可利用智能工具改变孩子的学习方法。方法正确,事半功倍。但在实际学习中,很多孩子学习无方,通常是死记硬背,不仅费时费力,最终效果也不尽如人意。基于此,家长可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营造虚拟学习场景,并基于某种学习方法模拟各个程序,让孩子进入其中后逐步练习,直到掌握。最后,家长可利用智能工具解答孩子的疑惑以及评估孩子的作业。当孩子遇到疑难问题而家长不能解答时,可以借助相关软件寻求解题过程和答案,孩子做完作业后,家长也可利用这些软件批改,并基于批改结果判断孩子的作业质量和短板所在。
第三,为管理赋能。首先是兴趣班管理。部分家长在给孩子报兴趣班时毫无章法,不仅让孩子疲于应对,还会产生逆反心理。家长可利用智能工具制定“报班”计划,将孩子的相关情况,比如优点缺点、兴趣爱好等,输入智能系统,并发出“报班”指令,以获得“报班”计划,进而根据时间安排、家庭经济情况等进一步筛选和确定。其次是时间管理。孩子往往缺乏时间观念,学习和做其他事经常出现拖延现象。家长可利用智能工具构建“时间管理模型”,将孩子所要完成的任务输入智能系统,让系统基于孩子的能力水平、任务体量和难度等制定时间安排,孩子在按照时间安排完成任务时,可逐步提升时间观念。最后是安全管理。家长要保障孩子的安全,但随着年龄增长,孩子也会有自己的活动空间和交往群体。对此,家长可利用智能工具构建安全管理系统,比如让孩子佩戴与系统连接的智能手表,如此便能对孩子所处的位置了若指掌,如果智能手表具备监测身体健康状况的功能,家长也能实时掌握孩子的身体状态,以及时应对不良状况。
数字时代,智能工具能为家庭教育赋能,推动家庭教育与时代接轨。但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家长要从多方面努力。
一是不断学习新技术。智能工具属于新生事物,并且会随着时代发展不断更新换代。这就要求家长养成不断学习的习惯,能够掌握和使用新的智能工具,使其切实在家庭教育中发挥作用。家长可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学习,如参加在线课程、阅读相关书籍、向专业人士请教等,更好地提升自身的技术素养。
二是提高安全意识。数字时代信息泛滥,同时,信息泄露时有发生。家长在使用智能工具时,一方面要对所获得的信息进行筛选,避免错误、不良信息被孩子接收;另一方面,要做好信息安全保障工作,如设立防火墙、采用区块链加密技术等,避免家庭、孩子的隐私信息被泄露。此外,家长也要深入认识网络安全的重要性,并在平时的教育中对孩子谆谆教导,教会其辨别虚假信息和识别网络诈骗,为构建安全健康的家庭数字环境打下基础。
三是改变教育观念。家长要摒弃“权威式教育”,给予孩子足够的尊重,做到与孩子平等交流和沟通,这样一来,孩子也会配合家长完成家庭教育任务。数字时代的孩子,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不同于父辈、祖辈,家长应以开放的心态接纳孩子的想法,做到与孩子共同探索知识。这样一来,当家长使用智能工具帮助孩子学习时,相互之间可以良好讨论以及分享彼此观点,不仅能增进亲子关系,还能提升家庭教育效果。(作者系北京工业大学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