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雷”厉“锋”行诠释新时代文明力量
——河南唐河县深入推进新时代学雷锋活动
◎ 鲁新建

 

    近年来,河南省唐河县深植“传承雷锋精神 勇做时代先锋”的核心理念,精心构筑起一个以“高位部署、创新实践、典型引领、长效建设”为支柱的多维体系,深入推进新时代学雷锋活动。数据显示,唐河县注册的志愿者人数已突破14万大关,成功组建起200支专业化的志愿服务团队,实现了乡村社区志愿服务98%的高覆盖率。

    高位推动,构筑实践体系

    在高位推动下,唐河县吹响了学雷锋“集结号”。县委宣传部印发了《新时代文明实践推动周活动实施方案》,建立“1+4+N”工作机制:即1个总体方案统领,县乡村三级联动、媒体矩阵传播、典型示范引领、长效保障机制四大支撑体系,以及N个特色志愿服务项目。3月3日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推动周”活动启动仪式上,该县正式宣布实施“十百千万”工程——创建十个示范社区、培育百支专业队伍、开展千场主题活动、动员万人参与服务。

    至此,唐河县创新构建了线上依托、线下组织、实践开展“三维传播矩阵”,有效实现了“理论宣讲入脑、实践养成入心”的双向赋能。

    创新实践,激活全域参与

    在精心部署的基础上,唐河县通过创新形式、丰富载体,形成了“三位一体”的实践格局。

    在学校,教育阵地筑牢根基。全县137所中小学开展“六个一”主题教育。唐河六小五年级学生李萌在实践日记中写道:“今天我帮保洁阿姨整理了图书角,看到她欣慰的笑容,真正理解了助人为乐的含义。”在社区,服务模式提质增效。唐河县建立“群众点单—中心派单—队伍接单—群众评单”的服务闭环机制。县人民医院“雷锋医疗队”创新“1+1+N”服务模式,累计开展义诊43场,惠及群众6200余人。在乡村,志愿服务赋能振兴。农业科技志愿服务队推行“田间课堂+科技特派员”制度。黑龙镇党员干部开展的“绿色振兴行动”,既完成2000棵生态林种植,又培育出3家苗木合作社,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

    典型引领,塑造精神标杆

    榜样力量胜过千言万语,唐河县着力构建“三级典型培育体系”。

    在全国层面,“中国好人”林素琴持续15年爱心助学,创新“代理妈妈+成长档案”帮扶模式,其资助的27名大学生中已有3人反哺家乡建立爱心基金。在地方层面,南阳市助人为乐道德模范毛俊友,带领志愿者走过12年的爱心公益路,带动全县造血干细胞捐献登记人数三年增长300%。在行业层面,县中医院吴朝阳医师坚持“移动诊室”下乡,累计诊疗患者超4000人次,带动形成23支乡村医疗小分队。此外,唐河县退役军人学雷锋志愿服务联合会创新“五心服务法”,在泗洲街道综合养老中心建立常态化服务机制,赢得辖区群众的一致好评。

    长效建设,筑牢文明根基

    为推动“学雷锋 我行动”文明实践活动常态化,唐河县构建了“三个融合”的长效机制。

    与文明实践融合。建成1个县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25个乡镇(街道)文明实践所、528个文明实践站的三级阵地,开发“文明积分”管理系统,居民参与服务可兑换68项生活权益。与城市治理融合。在主要街道设置35个“雷锋岗”,创新“五包三管”街长制,推动市容问题整改率提升至92%。与数字转型融合。开发“唐河志愿云”平台,实现需求发布、服务对接、时长认证、积分兑换全流程数字化管理。

    从精心部署到创新实践,从典型示范到机制建设,唐河县用系统思维将学雷锋活动转化为社会治理创新的生动实践。14万志愿者成为流动的文明旗帜,200支服务队织就温暖的民生网络。这座豫西南县城正以“雷”厉“锋”行的姿态,书写着新时代雷锋精神的鲜活注脚。

当前:2版(2025年03月12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