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双柏县 用活“古”祠堂 引领“新”风尚
◎ 谢佳君 赵逸轩

 

    近年来,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双柏县充分发挥祠堂联系群众面广、有深厚传统文化底蕴的特征,积极探索将老祠堂与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有机融合,将祠堂打造为文化集散、基层善治、家风传承、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等的重要阵地,让老祠堂在现代社会中焕发新活力,成为引领新风尚、传播新思想的平台。

    “我们将祠堂的古典文化与新时代文明实践深度融合,希望发挥祠堂崇扬贤德、教化后人、凝聚人心的作用。”双柏县大庄镇社会事务办公室工作人员介绍道。

    盘活祠堂新资源,构筑文明实践传播新空间。申请专项资金并整合投入300余万元将始建于清朝乾隆年间的苏氏祠堂修旧如旧,嵌入文化肌理,打造成为融合乡村大讲堂、好人事迹展区、农家书屋、家风家训室、农耕文化展区、志愿服务站“六位一体”的文明实践站。增设一批新媒体设备,将“祠堂”变身“礼堂、讲堂、学堂、课堂”,实现“一堂多用、一堂多能”。

    发挥祠堂新效能,开展文明实践特色活动。建立由乡土能人、道德模范、“五老人员”、村干部等组成的志愿服务队伍“红廉大庄”巡回宣讲队伍,结合每月“文明实践集中活动日”,精心设计一批接地气、聚人气的党的创新理论宣讲、文化素养学习及展演活动,弘扬文明新风。发挥村组老党员、老长辈威望高、品行好、能服众等优势,邀请乡贤长辈在祠堂内开展评议表决、矛盾纠纷调解、重大决策商议等工作,激发村民主人翁意识,乡村治理迎来了新模式。

    弘扬祠堂新风尚,拓展文明实践精神家园。发挥祠堂作为农村文明礼堂的作用,发动全村开展“苏家好媳妇”“苏家孝子”“好家风家庭”等评选。从祠堂保存的族谱、楹联、碑刻、牌匾、文献资料等着手,挖掘整理并传承好优秀家风家训,开展读家风书籍、写廉洁家书、讲家风故事、立廉洁家训等家风教育活动,引导党员干部做清廉家风建设的推动者、践行者、传承者。

当前:4版(2025年03月17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