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青海省西宁市推进精神文明建设改进创新,发挥文明城市创建龙头作用,加快推动从创建“文明城市”向建设“城市文明”转变。从“创建文明城市”向“建设城市文明”的转变,体现了从“迎检导向”转向“民生导向”的深刻转变。西宁市将始终聚焦精神文明创建为民靠民利民惠民的工作导向,从扛牢省会中心城市首位责任、抓好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角度和高度出发,推动城市文明从“外在美”向“内涵美”升级,最终实现城市品质与市民素质的同步提升。
坚持高举旗帜,让信仰坚定成为最鲜明的城市品格。打造文明高地,不仅要提升城市“外在颜值”,更要修炼“坚强内核”。西宁始终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教育人民、指导实践,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作为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主题主线,优化“昆仑书单”选书配书模式,组织党员干部学好用好《习近平文化思想学习纲要》《论党的宣传思想工作》《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论述摘编》,办好《智库专报》《领导参阅》,持续深化理论研究和阐释工作。积极构建新时代宣讲工作大格局,建立以“夏都新声”为统领的市级理论宣讲品牌,持续推进“一县区一品牌、一行业一队伍”建设,动员各方力量,以“微宣讲+”形式推进“人物+故事+互动”的“十进”宣讲活动,以多元视角讲好故事,持续促进全体人民在理想信念、价值理念、道德观念上紧紧团结在一起。
坚持教育引领,让崇德向善成为最高尚的城市精神。市民是城市的主体,市民素质的高低代表着城市的文明程度。西宁市将始终拓展全民参与创建平台,引导广大市民自觉遵守社会公德,提升城市品质内涵。深入实施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广泛依托公共文化设施和宣传文化阵地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开展文明礼仪教育引导,运用升国旗仪式、成人仪式、入党入团入队仪式等传播主流价值,组织引导群众加大对《西宁市市民文明公约》的遵守践行力度,具体化分众化开展规范守则教育实践活动。聚力培树“西宁榜样”品牌,建立健全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推荐宣传和礼遇帮扶机制,丰富先进典型礼遇措施,广泛宣传典型人物事迹。发挥统筹协调职能,深入实施市民文明行为提升和道德领域突出问题整治行动,反对和整治线上线下突破价值底线、颠覆道德认知、违背公序良俗的行为,在全社会树立德者有得、好人好报的鲜明价值导向。
坚持突出内涵,让文化厚重成为最亮丽的城市底色。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和精神基因。西宁始终把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群众文化自信作为创建工作的着力点和落脚点。大力弘扬以河湟文化、夏都文化、红色文化、和合文化、时代文化为核心的“五个文化”,实施西宁市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大通段)文化旅游复合廊道建设项目、城北区黄河国家文化公园综合性非遗馆项目建设、花园南街明城墙、湟源文庙修缮加固工程,建立完善历史建筑和历史文化街区、名城、名镇、名村的保护名录库。深化“大思政课”品牌建设,实施思政课程轮值计划,形成“一校、一课、一样板”的思政课程品牌,持续推动社区“石榴籽家园”建设。创新文化惠民工程,打造区域文化品牌,深入推进“书香夏都”全民阅读品牌建设,构建“公共图书馆+城市书房+民营书店+N”的服务模式,常态化开展“四个一”全民阅读行动,为城市文明建设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
坚持城乡协调,让融合发展成为最普遍的城市理念。推进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是新征程上开辟精神文明建设新境界的必然要求。西宁始终以城乡精神文明建设融合发展为导向,有机结合、一体推进,推动全域文明建设。统筹加强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校园、文明家庭的培育指导和跟踪督促,围绕创建测评体系和指标要求,加强基层业务指导。积极探索新时代文明实践新路径,遵循“文明实践+”,构建多元参与、城乡一体的文明实践活动框架,从建阵地、抓队伍、促活动着手,实施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百千万”项目西宁行动,推动文明实践活动项目化运作、品牌化引领、专业化服务、常态化开展。强化系统化、工程化思维,立足城乡一体、部门联动,广泛开展文明乡风建设行动,发挥社会教化功能,综合媒体宣传、社会宣传和道德教化等手段,加强移风易俗宣传教育引导,着力培育良好社会风气和时代新风新貌。
坚持共建共享,让人民满意成为最闪亮的城市追求。创建为民、创建惠民、创建成果由人民群众共享是文明城市创建的立足之本。西宁始终坚持文明城市为人民的理念,努力让群众有感。牢牢聚焦生态文明高地、产业“四地”建设中的“一个创新服务基地、三个中心城市”定位,聚力打造“雪豹之都”“黄金海拔康养之都”,擦亮“中国夏都”金名片。建立城市体检和城市更新一体化推进机制,更新改造老旧住房,加快“平急两用”、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优化布局停车场、充电桩、智能快递柜等便民设施。开展数字化全方位赋能城市社会治理创新试点,持续开展拆违治乱、市容市貌等专项整治行动,提升市容环境和城市管理水平。以营商环境数字化转型为牵引,推动“高效办成一件事”改革,扩大政务服务“两减一优”范围,打造“营商环境市民说”品牌。有效运用“有诉必应马上办”机制和“文明西宁随手拍”平台,不断拓宽群众参与渠道和路径,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