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西宁市 以体育促“三交”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 王丽英

 

    去年以来,青海省西宁市把体育促“三交”作为深化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着力点,积极致力于体育与文化、旅游深度融合,聚焦大型赛事、体育训练、文化旅游等品牌建设,以“多个一”实践活动为载体,丰富拓展内涵外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依托品牌赛事,搭建各族群众交往交流交融广阔舞台。立足青海高原特色和民俗风情,积极搭建“体育+赛事”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平台,大力培育品牌赛事,举办中国·西宁高原国际风筝赛、全国青年女子手球锦标赛、西宁半程马拉松等大型赛事,深化品牌赛事影响力和知名度;推动全民健身事业发展,举办西北五省省会城市乒乓球赛等,营造各族群众全民健身良好氛围;推动“农体文商旅”深度融合,举办西宁第二届足球联赛、“美丽乡村·幸福西宁”千人骑行活动等赛事活动,不断提高各族农民群众健康水平,助推乡村振兴。截至2024年年底,举办全市各类赛事活动105场次,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占比达38.5%,实现了周周有活动、月月有赛事、季季有主题,各族群众在共同参与体育赛事过程中增进了解与友谊。

    注重人才培养,厚植各族青少年交往交流交融沃土。加强体育后备人才培养输送工作,依托西宁市青少年体育训练中心,持续深化体教融合,重点开展中长跑、竞走等优势项目和足球、篮球等常规项目,组建西宁市冰球、手球、跆拳道青少年训练队,开展校内、校际跨区域比赛,选拔培养优秀后备人才。加强青少年体育交流,举办西宁市首届青少年电子激光枪射击对抗赛、中国城市少儿足球联赛等大型赛事和贯穿全年的“奔跑吧·少年”足球、篮球、乒乓球、手球、棒球、陆地冰壶等系列赛事,有效拓宽各族青少年思路眼界,提升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增进了彼此间的竞技交流和情感共鸣。加强地区间体育文化交流,组织运动队赴多巴基地、云南曲靖训练基地开展跨地区冬夏训,提升竞技体育综合实力,增进了民族民间体育交流。

    创新融合发展,赋予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深刻内涵。将体育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旅游产业深度融合,举办体育文化旅游节,让游客在观看比赛的同时深入了解西宁多元文化,促进体育赛事与民族文化展示、旅游推介相结合。在举办各类体育赛事的同时,突出中华文化符号,通过设置民族文化展览区,展示各民族传统服饰、手工艺品、特色美食等,增进彼此间的了解、尊重和包容。同时,推出环青海湖自行车骑行旅游线路、“南山秋韵·寻趣红谷”全民健身徒步活动等,让游客在欣赏自然风光的同时,参与体育活动,感受西宁独特体育文化魅力,不断增进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当前:A2版(2025年03月27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