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消费投诉先行赔付”走红的背后是诚信

    据《工人日报》报道,走进河南洛阳龙门古街,入口处,一块“洛阳市先行赔付试点单位”的立牌格外引人瞩目,上面标注有先行赔付方案、先行赔付承诺书等内容。为进一步保障和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从本月开始,洛阳市全力推进“消费投诉先行赔付”试点工作,首批以龙门古街、洛邑古城、天心产业园、西工小街为试点。管理方承诺,在接到投诉后15分钟内响应,线上投诉2小时内受理。消费者无需离场,即可完成投诉登记和证据提交,真正实现“小事不出店、大事不出场、纠纷不过夜”。

    编辑点评:长期以来,旅游消费纠纷处理效率低下,是影响游客体验的一大痛点。传统维权模式往往要求消费者提交证据、等待调解,甚至需要反复奔波于商家、市场监管部门和消费者协会之间。漫长的流程让不少人望而却步,最终选择“自认倒霉”。而洛阳的“消费投诉先行赔付”机制,直接由管理方垫付赔偿,再向责任方追偿,既降低了消费者的维权成本,也倒逼商家诚信经营。这种“快处快赔”模式,让维权从“马拉松”变成“短跑”,值得推广。

    “消费投诉先行赔付”之所以有效,在于它抓住了旅游消费的两个关键问题:一是信任,二是效率。游客在异地购物,最担心的就是投诉无果、维权无门。而管理方主动承诺快速赔付,相当于用自身信用为商家背书,增强了消费者的安全感。同时,明确的时限要求(15分钟响应、2小时受理)让维权流程透明化,避免了推诿扯皮。这种“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模式,既发挥了管理方的监督作用,也调动了商家维护自身信誉的积极性,形成良性循环。

    当然,要让“先行赔付”真正落地生根,还需配套措施跟进。一方面,管理方需建立严格的商家准入和淘汰机制,防止个别商户利用赔付政策“钻空子”;另一方面,要完善资金监管,确保赔付资金池可持续运转,避免因垫付压力导致政策变形。此外,还可借助数字化手段,如开通线上投诉平台、推广电子合同等,进一步提高纠纷处理效率。

    (黄祎鸣)

 

当前:A1版(2025年04月24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