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乐山犍为茉莉之乡半程马拉松赛。(中共犍为县委宣传部供图)
● “我心向往,乐山乐山。”
● 文明旅游成风尚,创新推出“警察瞭望哨”代拍点、“嘉里悦行”公交志愿服务点
● 闻者向往、来者依恋、居者自豪,突显城市文明建设成果,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
春日,乐山大佛景区游人如织。来自成都的游客张先生一家,正在专业讲解员的带领下,细细品味这座千年佛像的文化内涵;峨眉山,4500余名来自全球的越野跑爱好者齐聚,与漫山杜鹃开启“云上之约”,在“高出极天・破云而上”的挑战中,沉浸式感受“佛国花海”的春日壮美;越野爱好者登山,马拉松爱好者开跑,3月15日,2025乐山犍为茉莉之乡半程马拉松暨跑遍四川(乐山犍为站)鸣枪开跑,来自全国各地的1万余名跑步爱好者参赛,在奔跑中尽情领略“千年儒城·古郡犍为”的独特魅力;目光转回乐山市内,在乐山市奥林匹克中心体育场,张信哲、李荣浩、张碧晨、胡夏四位华语乐坛实力歌手轮番献唱,“安逸生活”巨星演唱会(乐山站)唱出乐山安逸;街头巷尾,跷脚牛肉的香气与甜皮鸭的叫卖声交织在一起,勾勒出一幅生动的城市画卷。
“我心向往,乐山乐山。”五一假期即将来临,乐山有何魅力让初见者倾心,让复游者“面目一新”?答案在四川国际旅游交易博览会上。第十一届四川国际旅游交易博览会(以下简称“旅博会”)将于4月25日至27日在乐山市举行,与2025“安逸四川·玩转天府”文化和旅游消费季、2025安逸四川文旅线上宣传推广季“三合一”同期举办。旅博会推出“6+10”活动矩阵:6个主体活动包括开幕式、“文旅融合·美好生活”主题交流活动、嘉宾巡馆、专业洽谈会等,聚焦产业交易与文化交流;10个配套活动涵盖2025峨眉山越野挑战赛(春季)、2025安逸生活巨星演唱会、世界石窟遗产当代艺术作品联展、展商文旅产品推介、2025“五一”乐山文旅集市等,融合体育、音乐、消费新场景,展现“安逸四川”多元魅力。
“在这里,我们不仅品尝到了地道的乐山美食,更感受到了这座城市独特的文化魅力。”张先生由衷地赞叹道。从创建“文明城市”到建设“城市文明”,乐山市以“来者依恋”为目标,通过文旅赋能、文化浸润、文明共建,让乐山不仅是游客向往的“诗与远方”,更是市民自豪的文明家园。
以文塑旅:深挖文化内涵,筑牢精神根基
化身“采茶人”,沉浸式体验制茶流程;在大千纸故里,寻古法造纸,探传统工艺;寻访千佛岩,聚贤民居听烟雨,心随佛韵入禅境……走进春日的夹江县,一幅“非遗”与“研学”交织而成的画卷正徐徐展开,乐山,这座拥有三处世界级遗产的历史文化名城,正书写着新时代的文化传承篇章。
在夹江县大千纸故里研学基地,五年级学生李欣阳正全神贯注地体验古法造纸技艺。从祭拜造纸先师蔡伦,到亲手抄捞纸张,孩子们在沉浸式体验中感受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古法造纸术是中华文明的瑰宝,更是匠人精神的集中体现,我们要把这种匠人精神传承下去。”李欣阳认真地说。
不远处,来自五通桥区金山小学的学生们正在夹江县年画研究所体验年画拓印。“这是我第二次来研学,我已经是夹江非遗的‘小粉丝’了。”六年级学生陈鑫訸自豪地展示着自己拓印的“福禄寿喜”年画。
“今年3月以来,我们已接待研学游客3万余人次。”夹江县研学旅游全域产业化项目负责人刘云峰介绍,“通过‘文化+实践’的沉浸式课程,我们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真正走进了年轻人的心里。我们的目标是推动研学旅游全域发展,进一步丰富夹江旅游业态,激活文化传承新动能。”
文旅融合,是乐山建设“城市文明”的核心路径。近年来,乐山市以重大项目为抓手,统筹推进文旅产业升级与文明品质提升。推动“文瀚巷”综合体、战时故宫宋祠聚落建设项目、乐山武汉大学西迁历史文化陈列馆、金口河铁道兵博物馆、沫若戏剧文创园等项目建设,结合“城市微旅行”将公共文化服务场馆、文物保护单位、旅游景区景点等特色文旅资源串进微游线路,形成串联式展示、互动式体验、活态化应用的保护传承利用体系,建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爱国主义教育等美育实践基地80余个,研学旅行基地(营地)120余个,培育打造“沫若讲堂”等30多个公共文化服务品牌,让广大游客在游中学,学中游,深挖文化内涵,筑牢精神根基。
市中区-峨眉山市跻身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大渡河风景道获评全国旅游公共服务优秀案例……这些“国字号”荣誉的背后,是乐山对文明价值的深度挖掘——通过品牌化运营,让文化遗产“活起来”,让城市精神“传出去”。
以文带旅:创新表达方式,破圈发展
客为何来?“厚重的文化遗存是一座城市历久弥新的吸引力源泉。”职业城市导赏人胡鹏常常带着游客,从乐山市市中区顺城街穿越始建于明代的拱宸门开始,在人间烟火与历史风物的交织中漫步,挖掘各色文化记忆。“登城楼、逛文庙、观民俗、品美食……客人们喜欢跟着我这样逛,畅享乐山多彩文化。”胡鹏说。
乐山文庙是乐山的一块招牌,始建于唐武德年间,年代久远,需要修缮。乐山市文物保护研究所所长胡方平介绍称,2019年9月起,市委、市政府对乐山文庙进行自清康熙初年重建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修缮保护利用施工。逐步打造出融文化传承、研学旅游、文创开发、城市名片于一体的“庙馆合一”城市精神地标,在修缮过程中运用科技手段增强展示效果,成为市民和游客的精神打卡地。
文庙的修缮只是乐山运用科技手段赋能文旅,提升精神共鸣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乐山用AI赋能文博产品,精心编排加长版小剧场和说唱演绎,让文物会“说话”,更好地走进市民的日常生活。此外,乐山还开发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精品研学课程,制作VR大空间沉浸式体验项目“凌云探秘”,推出系列文创产品,让古老的乐山大佛与现代社会接轨,吸引更多人关注文物保护。
刚柔并济、灵动飘逸、苍劲有力……2024年6月10日晚,央视总台2024端午特别节目,峨眉派女子功夫团的武术表演惊艳亮相。在峨眉武术非遗传承人凌云的带领下,功夫团团员们一招一式英姿飒爽,让不少网友惊呼“被硬控了100秒”,视频在全网走红。
功夫团团员们将传统武术带入现代舞台,与舞蹈、音乐相融合,采用当下最流行的“组团式出道”,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峨眉武术进行更具时代性的诠释,传统韵味与现代气息和谐交融,不仅展现了中华文化的深厚底蕴和独特魅力,更让峨眉武术“破圈出海”,吸引全世界的网友关注点赞,让大家关注到峨眉武术,关注到中华文化。
在乐山,文化遗产不再是静态的“陈列品”,而是动态的“教科书”。除开出圈的峨眉武术,沐川草龙等一系列非遗项目也通过研学旅游、文创产品等形式融入现代生活。乐山通过深挖资源优势,文旅融合开新景,从传统的文旅“优势项”出发,着眼于文旅深度融合、持续探索创新,加深精神共鸣,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人气,有热度,“活”起来,传下去。
双向赋能:文旅惠民育民,引领文明新风尚
“这里的景色非常好,躺着就能看到峨眉山美景。”日前,上海游客王先生一家住进峨眉山脚的民宿,为这里的景色与服务连连点赞,“周边的环境也很不错,还有‘文明驿站’可以休息,很适合旅居一段时间。”
王先生所说的文明驿站,是乐山市不断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联合文明单位、爱心企业、热心商家在全区范围内建设的——疲惫时,您可以到这里小憩一会;口渴时,您可以到这里喝一杯热水;有需要时,您可以到这里借用洗手间;手机没电时,您可以到这里充电应急……“文明驿站”和重点民宿的“出圈”,是乐山探索文旅创新发展新模式、新路径,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推动产品迭代和产业升级的一个缩影。近年来,乐山以项目为载体,大力发展旅游演艺、沉浸体验、休闲度假等新业态,融合各级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在打造美食、非遗、音乐等新元素的新场景的同时,让游客体会到乐山的文明风景线。
乐山注重将文旅资源转化为精神文明建设的动力。通过打造“夜游三江”“苏稽古镇”“上中顺特色街区”等文旅业态,不仅吸引大量游客,还通过旅游活动传播文明理念。在各景区设置完善的游客服务中心,提供咨询、投诉处理、医疗救助等一站式服务,游客满意度大幅提升。出台缓堵保畅等文旅服务举措20条,优化“心连心”旅游服务岗、“城管环卫导游”志愿服务以及机关企事业单位停车场免费开放、轻微交通违章“只警示、不处罚”等服务举措,创新推出“警察瞭望哨”代拍点、“嘉里悦行”公交志愿服务点等服务,所有涉旅投诉均第一时间妥善处理,满意率达100%,实现社会评价、游客投诉“一升一降”。游客在欣赏美景的同时,能感受到乐山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文明风尚。
今年春节期间,乐山街头巷尾红灯笼高挂、园林花团锦簇,节日气氛浓厚。沿途随处可见文明旅游提示牌,如“一花一木皆是景,一言一行要文明”“美景供人欣赏,美德让人敬仰”,引导游客文明出行。大多数游客自觉维护环境卫生,家长更是以身作则,教育孩子将垃圾投放入桶,共同保护景区环境。
“看到自己的孩子有乱丢垃圾的行为,我们都会立刻制止。”游客戚女士认为,环境是大家的,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作为一个家长,应该言传身教,做好带头示范作用。
在各大美食街区,游客们自觉排队等候,车辆停放有序,街道干净整洁,展现了良好的城市形象。同时,主要景区景点、车站码头等重要场所均可见志愿者们的身影,为游客提供咨询、指引和文明宣导等服务。志愿者们秉承“热心、贴心、耐心”的服务理念,用微笑和热情温暖了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
文明旅游,细节彰显。乐山的每一位市民和游客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文明”的内涵,展示了这座城市的温暖与魅力,文明旅游已然成为乐山的一张亮丽名片。
文明创建与文旅融合、文物保护的有机结合,让乐山的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城市的文化氛围日益浓厚,市民的文明素质不断提高,旅游产业蓬勃发展。站在新起点,乐山锚定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目标,以更高标准续写文明华章。乐山正以崭新的姿态,向着文旅兴市,建设闻者向往、来者依恋、居者自豪的幸福美丽嘉州的目标大步迈进,让乐山成为人们向往的精神文明高地和旅游胜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