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教育提质到就业帮扶,从医疗升级到文化惠民,2024年以来,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久治县以“绣花功夫”推进民生工程,让高原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
教育提质
“引育并举” 破瓶颈
“通过定向招聘和异地培训,青年教师队伍越来越强了。”久治县教育局局长贡保谈起教育变化,语气中带着欣慰。近年来,久治县将教育作为民生头等大事,通过“引进来”与“送出去”双轨并行,破解教育发展瓶颈。
在师资建设上,久治县建立教师补充长效机制,不断引进专业人才,并通过完善教师保障政策、提高补贴额度等方式,留住人才。
更令人振奋的是异地办班模式的突破——2024年,31名通过自愿报名、择优录取方式进入沈阳翔宇中学就读的久治籍学生未出现转学、辍学现象,赢得家长交口称赞。
在持续深耕省外异地办学的同时,久治县进一步织密省内教育协作网络,将优质教育资源辐射至黄南州同仁市、海南州共和县、西宁市城中区等地,形成“跨省联动+省内多点”的办学新格局。
教育配套服务同样暖心。全县推行营养餐“一校一策”,食材新鲜、搭配科学,家长普遍满意;硬件设施升级与管理机制优化双管齐下,校园安全整治覆盖全县所有学校。
就业帮扶
“订单培训” 搭平台
“以前想找好工作就要离开家乡,现在县里就有好岗位!”22岁的尕玛仁青通过中国电信对口支援专场招聘会,成为果洛分公司的一名装维工程师。他的经历正是久治县就业帮扶工程的缩影。
2024年夏,一场“线下招聘+直播带岗”活动吸引1.2万人参与,500余个岗位覆盖电信、文旅、畜牧等多个领域。
“我们不仅提供岗位,还送技能。”县委副书记、副县长宫侃如介绍说,目前,久治县以“订单培训+定向输出”的方式,实现供需精准对接。
久治县联合四川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开展装维工程师、营销经理等定向培训,学员结业后直接上岗,实现“培训即就业”。
针对就业困难群体,久治县建立动态监测机制,并通过“雨露计划”为低收入家庭青年提供技能培训。
政务革新
“数字赋能” 优服务
在政务服务大厅,“一窗受理”“延时服务”等便民标识一目了然,叫号采用智能化系统,窗口人员微笑服务……这些都是久治县的高效、贴心办事体系的一部分。
2024年,久治县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推动30个部门3031项政务服务事项全部接入“一网通办”平台。如今,群众办事“最多跑一次”成为常态。2024年全年累计办结行政审批及公共服务事项17155件。
“我们的目标已经从‘能办事’升级为‘好办事’。”久治县政务服务监督管理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局针对老年群体开设“绿色通道”,配备藏汉双语引导员,为异地就医或行动不便的特殊群体提供容缺办理服务。
同时,久治县构建“县乡联动”便民体系,截至目前,已建成6个乡镇便民服务中心、26个村级服务站,实现服务中心(服务站)全覆盖。
文化惠民
“项目驱动” 添活力
年保玉则文化艺术中心施工现场机械轰鸣,围挡内完成场地平整;中国电信援建的智慧旅游平台进入招标阶段,将为高原旅游插上数字化翅膀……2024年,久治县投入4222.37万元实施12个文旅项目。
久治县公共文化服务也生气勃勃。在县文化图书馆,馆长三旦翻开年度记录本:全年近百场文化活动如珍珠串联,3500册图书跨越风雪来到牧家帐篷。“文化共建不是冰冷的数字,而是让每颗心都有枝可依。”三旦说。他特别提及“绿书签2024”活动:“孩子们举着亲手绘制的书签宣誓‘拒绝盗版’,那场面就像格桑花在高原绽放。”
一项项务实举措诠释了“民生无小事”的深刻内涵。“日子有奔头,生活有滋味,这就是咱久治人的幸福!”有牧民这样说。未来,这座高原小城将继续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书写更多温暖人心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