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扫码看视频
4月27日8时,天空微雨如丝,河北省沧州市新华区永济东路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门前依然热闹。5顶印有“沧州义工”字样的蓝色帐篷整齐排开,2米长的操作台上摆放着擀面杖、菜刀等厨具。中等个头、皮肤黝黑的沧州市义务工作者协会书记、会长崔建松把袖子往上一撸,和义工们在操作台前忙活起来,给社区老年人包一顿“爱心饺子”。
每周日为社区或者村镇的老年人包一顿“爱心饺子”,是沧州市义务工作者协会的敬老品牌活动,也是崔建松和义工们坚持了10年的爱心行动。
缘何要为老年人送“爱心饺子”?崔建松微皱眉头,思绪飞到了多年前。那年,崔建松前往保定市涞源县山区慰问孤寡老人。到达第一户老人家中时的场景让崔建松至今难忘:那是一间昏暗的土屋,一位瘦削的老人蜷缩在土炕的角落,拿着一个破口的瓷碗,吃着已经发硬的玉米糊……从那时起,崔建松每年都会走进涞源县山区,为老人们送去生活用品和热乎乎的“爱心饺子”。
在一次次敬老慰问中,崔建松结识了几个同样热爱公益的志愿者,大家商量后扩大了“爱心饺子”项目的覆盖范围,为沧州市各养老院的老人包饺子。最初,包饺子的食材都是崔建松购买的。为了节约经费,他经常凌晨骑车穿梭在早市,拉着大包小包的蔬菜、肉馅来到活动现场。后来,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崔建松的队伍,并主动地带着面、菜、油等物品,和大伙儿一起包饺子。2015年,崔建松发起成立沧州市义务工作者协会,并将每周日定为“敬老活动日”。
时间过去一个半小时,雨停了,天空放晴,永济东路社区的居民们陆续到达活动地点。80公分的不锈钢大锅里热汤翻滚,崔建松边煮饺子边对记者说:“这可是一门技术活,每次我都要亲自上手,害怕别人煮破了。”
热乎乎的饺子出锅后,老人们高兴地吃起来。76岁的李淑荣就坐在离煮锅不远的位置,她颤颤巍巍地夹起一个圆润饱满的饺子,边吃边称赞:“嗯,茴香馅儿的,味道足,好吃!”话语传到崔建松耳中,蒸腾的热气模糊了他的笑颜,他转头回应道:“大妈,多吃点,饺子管够!”
这些年,崔建松带领协会的义工们先后走进了沧州市18家老年公寓、60多个村和社区,为老年人包饺子。崔建松告诉记者:“我们现在还新增了修剪头发等服务项目,力争为老年人提供更多暖心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