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代人的读书故事
◎ 胡坷坷

    书香世家,大概是最让人引以为傲的自我介绍了。

    我的父亲是一位地道的农民,记忆中的父亲经常会在闲来无事的时候,坐在门口的石墩上,用那布满老茧的双手翻着一本老黄历。每年一本,年年不落。这本从地摊上买回来的小册子,承载了我无数的好奇与疑问,为什么父亲这么喜欢看这本书,百看不厌。而父亲面对我的提问,总是不语。

    后来才明白,我看到的老黄历上,是各种各样腾云驾雾的神仙图案和一些古老的印刷体文字。父亲看到的老黄历是庄稼的播种灌溉收割时节、宅院的动土施工搬迁、婚丧嫁娶吉日选择、日常行事的禁忌和百无聊赖的时光里对书籍的渴望。早早退学务农的父亲,用另一种方式来弥补自己对学习的渴望。这本小小的口袋书,成了父亲行事的百宝箱,让父亲完成了与老祖宗智慧的碰撞,也让父亲在成为一个合格的庄稼人的路上愈加从容。

    和父亲看的书不同,我从小到大看的书就丰富多了。学校里订的每周一期的作文报,报刊亭里每周或者每月上新一次的热门杂志,如《意林》《读者》《青年文摘》……抑或是书店里门类齐全的散文、小说、历史等类别的书籍,都成为我和伙伴儿们准时准点去蹲守的“猎物”。

    和父亲孤独地看书的情境不同,我看书时总是热闹异常的。小伙伴儿们要么围在一起欣赏一本杂志,要么坐在书架角落边窃窃私语讨论着故事的情节,有时候还会在报刊亭老板的催促下,因为囊中羞涩而不得不放下手中看了一半的书,一哄而散,转身跑到另一个有书的地方去继续吃“霸王餐”。

    如果有个小伙伴手中富裕买了一本杂志,他会在那段时间成为我们最好的朋友,一本书从一个人手中传到另一个人手中,最后全班同学都欣赏过这本书了。甚至在某一天,这本书会从其他班的某个同学手中再传回原主人手里。

    因为一本书而产生的奇妙故事,至今想来,仍是那么有趣。这么多年以来,从文艺作品到职场工具书,从学习参考书到网络小说,我在书海中徜徉的日子,总是美好而令人期待的。

    如果说,我看书是一种期待,一种渴望,那到了我儿子这一辈,简直可以用“享受”二字来形容了。书籍丰富程度,购书便利程度,幸福值超高。除了定期给他买书之外,我索性让他走进了共享书籍的圈子。

    我从手机端下单购买一年的会员,就会有专门的工作人员带上工具和小书箱上门安装。我从手机端的庞大书籍库中下单想看的书籍,第二天便有人送书上门。带着儿子看完这些书后,只需将它们放入门口的书箱中,便有人上门取走,再送来新的书籍。在共享阅读的过程中,儿子只需放心地阅读便是了。

    时代的进步,造福了读书人。讲究天时地利人和的老黄历已被手机上的万年历所代替,父亲也开始看种植果树的技术指导书、计算机实操书等等。我的书籍随着工作需要与精神的需要,不断地填充着我的书柜。儿子的书,借了看,看了还,他非常喜欢的书籍总是被郑重地购置回来,加入书架中,当作一份美好的记忆。

    三代人的读书故事,让我们做到了书香传家,读书的心境与经历不同,但不变的内核,是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更高层次精神成长的渴望。

当前:B3版(2025年05月20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