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服务“多点开花”
——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校地合作实现互利共赢新典范
◎ 赵红艳

    近年来,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下称潍坊滨海区)与驻区院校紧密协作,通过完善组织管理、打造特色品牌、建立联动机制、深化人才培养、开展多元志愿服务等举措,实现了校地双方互利共赢,为区域发展和学生成长注入强大动力,做出了卓越贡献。

   强化组织管理,筑牢合作根基

    潍坊滨海区高度重视校地合作志愿服务工作,多次组织部门单位、街道、驻区院校及志愿服务组织召开座谈会,各方代表集思广益,为校地合作志愿服务指明方向。在此基础上,推出首批16个“校地共建”志愿服务项目,涵盖技能培训、医疗保健、科普宣传等领域,激发校地合作的热情。

    为保障志愿服务活动高效开展,潍坊滨海区建立科学组织架构和管理制度,为志愿者开展系统培训,涵盖志愿服务理念、技巧及操作流程等内容,提升专业素养。同时,实施规范化管理,明确志愿者权利义务,建立严格考核评价机制,确保志愿服务质量和效率。同时,大力实施“校地融合”发展战略,精心打造“七彩课堂”“康桥”“爱播四方”“共建美丽滨海”等联合志愿服务品牌,积极畅通驻区院校与社区、企业、中小学校、景区的“四进”交流渠道。志愿者们深入社区、企业、学校、景区,从细微处着手,提供优质服务,诠释志愿服务精神内涵。在社区,提供温馨便民服务;在企业,助力工人技能提升;在学校,为孩子们传授科普知识;在景区,开展文明旅游引导服务。这些行动有力促进了校地互动合作,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与此同时,潍坊滨海区党群工作部、中外合作产业园与山东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建立“滨海区+产业园区 +高校”三方联动机制,搭建起校地资源与需求对接的桥梁,在实习实践、志愿服务、人才培养等领域深入合作,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为校地协同发展筑牢基础。区内街道、部门单位与多所院校共建实践基地,为高校学生提供广阔实践平台,促进学生与居民交流融合。例如,山东科技职业学院在潍坊滨海旅游集团欢乐海设立“大学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基地”,成为学生参与城市文明建设的重要窗口,实现了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有机统一。

    深化服务育人,开展特色活动

    潍坊滨海区特色志愿服务活动丰富多彩,涵盖多个领域。在消防教育方面,潍坊职业学院与消防救援大队合作,开展消防知识讲座和演练,增强学生消防意识和技能。在医疗健康领域,山东海事职业学院师生走进街道社区,为群众测血压、普及健康知识,守护居民健康。在环保行动中,志愿者们清理河道、开展“净滩”行动、宣传环保知识,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在赛事、文化旅游等活动中,驻区院校志愿者以热情服务和专业素养助力活动顺利进行,展现潍坊滨海区良好形象。此外,在社区服务、科普讲座等方面,志愿者积极作为,满足居民需求,彰显志愿服务蓬勃活力。

    部分院校也积极探索志愿服务与人才培养融合模式。山东科技职业学院将青年志愿服务纳入“五位一体”人才培养体系,强化基地建设,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机会,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和创新实践能力。还有学校将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与劳动、团课、党课、实习课程紧密结合,形成完整育人体系。同时,设立激励机制,将志愿服务情况作为学生入团、入党、评优的重要依据,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志愿服务成为学生成长的宝贵财富。

 

当前:B4版(2025年05月20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