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宜君县 推进风俗革新 树立时代新风
◎ 李彩艳

    为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陕西省铜川市宜君县立足实际、守正创新,探索出一条具有地域特色的移风易俗路径。

    让群众听得懂、愿意听、能践行

    宜君县秉持群众“听得懂、愿意听、能践行的理念,以打造“四会”为抓手,构建多层次、立体化的移风易俗宣传教育体系。“红白理事会”树规矩,各村结合村规民约和村情实际制定婚丧嫁娶操办标准,明确宴席规模、礼金上限等细则,引导群众破除攀比浪费之风。“道德评议会”扬正气,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道德评议会,评选“身边好人”“最美家庭”,推动崇德向善蔚然成风。“村民议事会”聚民智,围绕高价彩礼整治、人居环境提升等议题,组织村民共商共议,通过“群众提、大家议、集体定”的方式,将移风易俗转化为群众自觉行动。“政策宣讲会”传新风,联合民政、妇联等部门,开展“文化小院”“宜心讲堂”等活动,让文明理念入脑入心。

   双积分将“软约束”转化为“硬激励”

    “各方面表现好了,积分也就多了,就像往银行存钱一样,积分就是我们的存款,可以换购很多生活用品,同时四邻街坊也夸咱好,所以大家都想参与进来。”哭泉镇哭泉村村民孟彦华高兴地说。

    宜君县创新推行“文明行为积分+志愿服务积分”双轨并行机制,将“软约束”转化为“硬激励”,激发群众参与移风易俗内生动力。积分结果与“文明家庭”评选、信用贷款优惠等挂钩,推动乡村治理从“要我参与”向“我要参与”转变。

    “送文化、种文化、兴文化”相结合

    宜君县“送文化、种文化、兴文化”相结合,让文明新风吹进千家万户。“送文化”:组织“新风文艺轻骑兵”开展巡演,创排《嫁妆》《能把婆婆当新妈,精神文明进万家》等移风易俗主题微电影、小品戏曲、快板,用乡土语言讲述移风易俗故事;举办“集体婚礼”“孝亲宴”等新风活动,以仪式感增强群众认同感。“种文化”:挖掘乡土文化能人,培育“新风宣讲员”“非遗传承队”等本土文化事业队伍。“兴文化”:将移风易俗与乡村旅游结合,实现精神文明建设与乡村产业发展互促共进。

 

当前:B3版(2025年05月22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