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子里的那些事,让“微治理”给捋顺了
◎ 钟淑琴 肖振华

    载 体

    “‘积分银行’以户为单位建立账户,涵盖基层党建、产业发展、移风易俗等6大类24条计分标准。”村党支部书记说,通过“积分银行”激活“群众自治”新动能

    变 化

    “以前村里办红白事,动辄几十个菜,浪费钱不说,还累得够呛。现在简单几个菜,大家吃得香,主家也轻松。”做了20多年帮厨的肖大爷,对移风易俗带来的变化深有感触

    创 新

    创新“移风易俗+非遗”模式,将鲤鱼灯制作与传统美德教育结合,引导村民尊重传承、培育新风

    近年来,江西省吉安县以整治高价彩礼、厚葬薄养等陋习为重点,通过机制重塑、载体创新、文化浸润等举措深化移风易俗。如今,文明新风吹遍乡村,乡风村貌焕然一新。

   机制重塑 构建“多元共治”新体系

    针对乡村治理难题,吉安县构建了“三级联动、融合互促”的制度框架,以县文明办统筹发布的《吉安县推进移风易俗乡风文明三年专项行动计划(2022-2024年)》为纲,修订完善领导干部操办婚丧喜庆事宜的“两报告一承诺”规定,明确桌数、随礼金额等具体要求。同时,通过约束与激励并举,对超标操办家庭进行约谈,对简办家庭给予表彰,推动乡村文明从环境质量提升向人的文明素养提升延伸。

    此外,该县充分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将文明实践和移风易俗工作纳入全县高质量发展考评体系。科学建立示范村镇创建补助机制,对成效突出的2个示范村镇予以表彰,并通过“岗位大练兵、业务大比拼”活动挖掘19个移风易俗示范点,以奖代补激发基层活力。如今,全县形成了“争先进、创典型”的浓厚氛围,乡风文明建设成效显著。

   创新载体 激活“群众自治”新动能

    走进吉安县永阳镇江南村里陂自然村,一家设在农家大院的“积分银行”格外引人注目。货架上摆满雨伞、毛巾、洗衣粉等生活用品,每种物品下方标注着兑换所需的积分。

    “‘积分银行’以户为单位建立账户,涵盖基层党建、产业发展、移风易俗等6大类24条计分标准。”村党支部书记胡乾元介绍,通过积分激励,引导群众参与移风易俗、维护环境卫生等文明实践活动。

    每月张榜公示积分,每季度兑换物品,年终对表现突出的家庭给予综合表彰。“既为村里做了贡献,自己也得到了实惠,一举两得!”村民张美英家2024年累计获得900多分,被评为“最美清洁户”。

    针对少数地方移风易俗“政府热、群众冷”的痛点,该县通过“小榜样”“小服务”激发群众参与热情。去年以来,该县发布身边好人榜3600余人次,评选出移风易俗“好家庭”、孝老爱亲“好媳妇”等先进典型,并创新开展“流动红旗进农家”“家风家训故事墙”等活动,让榜样力量转化为群众的生动实践。

    文化浸润 培育“绿色乡村”新民俗

    文化是丰富群众生活的精神食粮。在吉安县,每一场乡风文化盛宴的背后,都饱含着民俗文化与群众“双向奔赴”的热情与温情。

    “乡村振兴大步迈,破除陈规和陋习……”前不久,在吉安县敦厚镇圳头古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村民自发组织的鼓板乐演奏队正表演移风易俗《七字歌》。朗朗上口的歌词配上传统曲调,引得围观村民连连称赞:“这样的宣传既好听又好记,我们以后就照着做!”

    吉安县将移风易俗与传统文化艺术相结合,组织“文化文艺文明实践队”“快板轻骑兵”等队伍,创作了《假相大白》《铜钱计》《赌汉背妻》等小戏,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播文明理念。近年来,该县发挥“1+19+N”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作用,集中开展“移风易俗乡风文明”专题送戏进乡村活动100余场,乡风文明实践队接地气的语言、真实的情感演绎受到了群众热烈欢迎,场场爆满。

 

当前:A3版(2025年07月01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