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山大地》是作家杨志军的现实主义长篇小说。他用充满民族特色的诗意文字,深情书写自20世纪五六十年代起,在辽阔神圣的雪山大地上,以父辈们为代表的汉藏三代人共建现代化青藏牧区的精神史诗。
开拓者的理想光芒,照耀着雪山土地。
父亲,是藏族聚居区现代化进程中的先锋人物。他是一位有远见有担当,善良正直的汉族干部,他以“我在心里敬畏雪山大地,跟朝拜是一个样子的,所以不光是今天,我时时刻刻都在朝拜,说到底,工作就是朝拜,需要虔诚,还需要一丝不苟”的虔诚之心,像一匹驰骋在草原上的骏马,一路披荆斩棘,建立学校、医疗所,成立沁多贸易公司,拯救草原沙化危机,规划建设沁多城,不知疲倦地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热爱的雪山大地。
母亲,则像雪域高原上的一朵圣洁坚韧的雪莲,她响应把医疗送到农村去的号召,怀着“省医院有的,我们都得有”的信念,身体力行,建立保育院,改善牧区简陋的医疗环境,又深入隔离麻风病人的生别离山,以“为了让所有人活下来,而且活得不比一般人差”的仁爱之心,推动成立麻风病医疗所,自己不幸感染麻风病,以医者和病患的身份,献身于生别离山的医疗事业,她像雪莲花般芬芳的大爱之心,留在了每个人的心中。
后继者的薪火相传,鲜活着雪山大地。
接受教育的汉藏两族儿女,在理想与现实,远方与家乡之间,经历了迷茫、痛苦的抉择,最终在父辈理想光芒的感召下,接过建设家乡的接力棒,相继投身于建设家乡的浪潮中。“我”研究生毕业后,投身于藏族聚居区的教育事业。“我”的妻子梅朵,放弃热爱的演艺事业,转行到麻风病院,为医疗事业作贡献。才让,放弃留学深造的机会,建设沁多新城。央金成为沁多县娱乐业的开拓者。琼吉、普赤、落落等下一代,也将青春洒在这生于斯长于斯的土地。他们如同怒放的格桑花,奔驰的骏马,为这雪山大地注入不息的生机。
汉藏情深的民族大爱,温暖着雪山大地。
桑杰的妻子赛毛为救“我”的父亲,在洪水中丧生;父亲带走了桑杰因病致聋的二儿子才让,为其求医治病。随着时间推移,我们几代人联姻,形成血浓于水的汉藏大家庭。原部落头人角巴用藏族人的博爱与热情,助力父亲开展各项工作。感恩的藏族人民,为医者仁心身患麻风病的母亲,日夜不停地虔诚转山祈福。
作者曾说:“我想用父辈们的荣光唤醒我们的理想,用拓荒者的篝火映亮今天的夜空,用历史的脚印延伸时代的步伐,以此来观照人性的丰饶与光芒。”他以深情的人文关怀,讴歌了所有奋斗者的精神,也以理性的思考和忧患意识,直面现代化进程中个人选择与时代使命、传统观念与现代文明冲突、建设道路中的阵痛曲折、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等现实问题,因而使作品更具时代意义和价值。
雪山大地的精神洗礼结束了,但留给了我许多思考。时代更替中,千千万万奔赴在祖国各地的开拓者、守卫者、奋斗者,他们如朵朵浪花,用理想与热血,与时代同呼吸、共命运,汇聚成推动社会前进的浪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