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石刻遇见柠檬 川渝文明的双向奔赴
——资阳市安岳县持续深化川中渝西文明实践带建设工作
◎ 卢春丽

    ● 组建“川渝文明・大安同行”志愿服务队;开展文艺院团互访演出、“景区惠民游”活动;成立“成渝之心·理享心声”宣讲联盟

    ● 创新“无讼示范区”机制,在每个乡镇设立法官工作室;组建“川渝名医志愿服务队”开展义诊活动

    ● 成立柠檬产业联盟,频繁开展“柠闯世界”故事会和技术交流;共建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粮药合作示范园区,成立川渝黑山羊产业技术联盟

    巴山蜀水同源,川渝文明共脉。2024年,一份《“巴蜀同脉 文明同行”川渝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方案》的印发,为川渝毗邻地区勾画出文明实践新图景。在川中渝西这条实践带上,资阳市安岳县挺立前沿,与重庆大足、潼南及四川遂宁挽起臂膀,将“文化串门、服务上门、环境变美”的生动实践,写进千家万户的生活里。

    文化串门 串起川渝一家亲

    安岳与大足,这对石刻艺术的“孪生兄弟”,如今在文明实践的舞台上互动愈发频繁。两地整合8支志愿服务大队、N支特色队伍,组建“川渝文明・大安同行”志愿服务队。队伍成员不仅互相取经,还录制了“好风传家”共享课程,内容涵盖家教、礼仪、心理,让服务更贴心、更专业。遂宁市联合潼南区,积极主动作为,推出“郊游潼南 养心遂宁”区域文旅品牌,变“单打独斗”为“合力攻坚”,提升区域旅游吸引力。

    文化共享的深度远超于此,安岳敞开革命烈士陵园、柠檬产业基地的大门,大足则慷慨分享石刻文化研究成果和非遗传承人资源。石雕、竹编、蜀绣、剪纸、川菜等非遗项目,文艺院团互访演出、“景区惠民游”活动让两地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文化盛宴。5月,一场“行走的非遗课堂”主题研学活动在安岳举行,资阳潼南两地学子齐聚,安岳乐至街小学的孩子们展示了自编的曲剧《师生缘》和曲剧广播体操,潼南学子则生龙活虎地表演了《潼狮迎春》,非遗魅力在互动中绽放。

    不仅如此,两地联合创作的纪录片《镌刻千年的巴蜀印记》《我们的故事》还被国家图书馆永久珍藏,一首《双城石缘》,唱出了两地百姓的心声。

    理论宣讲也打破了地域界限,“成渝之心·理享心声”宣讲联盟应运而生,10支跨域宣讲团深入毗邻乡镇,用乡音土语宣讲政策,在院坝里盖碗茶旁解开乡亲们心头的“渴”与“惑”。安岳的红色党史故事,通过沉浸式党课《弘扬老区精神 传承红色基因》,在大足基层引发强烈情感共鸣。4月8日,“好人微服务”巡讲在安岳开讲,重庆好人、大足石刻专家邓启兵讲述石刻艺术瑰宝,“四川好人”、安岳讲解员周春解析石刻文脉,共话文化自信。

    服务上门 多方联动破民忧

    在安岳与大足毗邻的10个乡镇,一项创新机制落地生根,那就是“无讼示范区”。两地法官联手,在每个乡镇设立法官工作室,“5+5”结对共建模式让司法服务跨省无碍。46起跨域纠纷通过联合调解、巡回审理高效化解,“川渝法治坝坝宴”将法治文化送到田间地头,案件数量下降。深植于石刻中的“慈善孝义廉”精神,融入“无讼”文化,引导乡亲们心平气和、睦邻友善。

    民生难题的解决同样不分彼此,“川渝名医志愿服务队”集结两地优质医疗资源,15场义诊惠及5000余人;志愿者携手守护共同的绿水青山,在“共护楠木林”行动中,500亩林区被细致巡查,清理2吨垃圾,及时制止3起非法砍伐。

    4月9日,资阳、潼南、大足三地宣传部联合在潼南、大足成功举办了“家风润万家”活动,通过宣讲、调研和座谈,让优良家风在川渝毗邻地区广泛传扬。

    环境变美 产业赋能日子更甜

    文明实践为发展注入了源头活水,柠檬这个金色纽带将安岳、大足、潼南紧紧相连。三地成立柠檬产业联盟,“柠闯世界”故事会和技术交流频繁开展,一条条“柠檬采摘+乡村旅游”线路吸引游客纷至沓来,“柠里互助”乡村旅游节年接待游客超30万人次,为农户增收3000余万元。产业协同也火花四溅,大足的五金智慧与安岳的柠檬需求碰撞,研发的“柠檬专用采摘工具”年销售额突破5000万元,“安岳柠檬”品牌价值跃升至200亿元,一颗小果子真正成为富民大产业。

    农旅文旅的融合画卷在川渝交界处徐徐铺展,依托“资大文旅融合示范区”,茗山寺乡村石窟文化公园启动建设,安岳石窟与大足石刻携手开发文创,让千年艺术走入寻常生活。宝森柠檬、十里荷棠、四季果乡等农旅融合项目遍地开花,落地的方特、龙水湖度假区等重大项目更添动能。随着“成渝中线高铁文旅体验游”即将到来,两地整合柠檬采摘、石刻探秘、温泉度假等精品文旅,年游客量将突破百万大关。

    农业协作的根基愈发坚实。大足安岳携手共建成渝现代高效特色农业带粮药合作示范园区,招商引资55.7亿元,多个千万级仓储加工项目落地;4.57万亩稻渔、稻药基地生机勃勃,袁隆平团队“耐盐碱水稻”在安岳试种成功,亩产达600公斤;川渝黑山羊产业技术联盟的成立,打造出南方黑山羊供种高地和加工基地,年出栏50万只,产值超10亿元。产业兴了,家园也更美了——成渝中线高铁、内大高速、资铜高速建设加速推进,“快行慢游”的交通网让川渝毗邻地区真正融为一体。

    从文化根脉的相融共生,到民生关切的同频共振,再到产业发展的携手并进,安岳以“桥头堡”之姿,在川中渝西文明实践带上踏出了清晰的足印。一条打破行政区划、充满温度与活力的文明纽带已然成形。这纽带,连起的是巴山蜀水的千年情缘,激活的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澎湃动能,更映照着两地百姓越来越亮堂的好日子——文明如水,浸润无声,终将绘就川渝大地上最动人的新时代画卷。

 

当前:A3版(2025年07月03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