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顺义区在全市率先建立起“创建+热线+网格”工作机制,通过明确规章制度,将文明城区创建任务深度融入网格员日常
● 全区5000余名网格员各自认领“责任田”,将4681个最小单元网格内的大事小情悉数纳入管理视野
● 依托全区多网融合信息平台,精准赋能178类、1800余项文明城区创建实地检查事项,实现从上报、派遣、处置到结案的全流程闭环管理
近年来,北京市顺义区始终秉持“创建为民、创建惠民、创建靠民”的宗旨,以“精治善治”之笔,绘就全国文明城区新画卷,以强机制、优方法、创特色、重落实为路径,推动文明创建深耕厚植、结出文明硕果。
“一张网”兜起万家事
6月3日8点40分,顺义区北务镇网格员史月明发现仓上村一处村居门前有堆物情况,他及时拍照上传到顺义区多网融合信息平台,7分钟后,堆物被清理干净。史月明又将整改后的照片反馈至平台进行销账存档。这样的工作流程是顺义区“创建+热线+网格”工作机制的一个缩影。
在创建全国文明城区的过程中,顺义区在全市率先建立起这套高效机制,通过明确规章制度,将文明城区创建任务深度融入网格员日常,编织起一张精细化的文明城区创建工作网。如今,全区5000余名网格员如同“文明管家”,各自认领“责任田”,将4681个最小单元网格内的大事小情悉数纳入管理视野。
走进顺义区城市管理指挥中心,巨幅电子地图上,网格员在线人数、实时上报问题及处置进度等信息跃然屏上,动态流转。“依托顺义区多网融合信息平台,我们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精准赋能178类、1800余项文明城区创建实地检查事项,实现从上报、派遣、处置到结案的全流程闭环管理。平台每日还对网格员上报问题、巡查轨迹等数据进行智能监测。”顺义区城市管理指挥中心指挥督办科负责人张云阳介绍。
网格员具体管什么?一本清晰的《网格化创城每日巡查必查事项清单》是他们的行动指南。围绕主次干道、医院、学校、商超、公园等重点区域,他们展开拉网式排查,由表及里,不放过任何一个文明细节。
“好风气”润出新风貌
曾经在镇里考核靠后的顺义区南彩村,如今面貌焕然一新:村道整洁,乱堆乱放彻底消失;多彩墙绘扮靓环境;村民自觉摒弃大操大办,乡风日益淳朴。
这一蝶变源于顺义区大力营造“好风气”的实践。近两年,南彩村以志愿服务为抓手,成立了“巾帼志愿服务队”“街巷小管家”等队伍,开展“邻里互助 守望幸福”等项目,吸引越来越多村民参与。
“‘巾帼志愿服务队’从成立之初的15人,如今已壮大到60多人。小到调解邻里纠纷,大到清理私搭乱建,处处都有她们的身影。”南彩村党支部书记袁立新介绍,用规范约束行为,南彩村重新修订村规民约,设立“红黑榜”:首次违规警告,二次违规上“黑榜”整改,好人好事则荣登“红榜”。
“好风气”建设成效斐然:130余户村民主动腾退公共空间3万余平方米;村民一呼百应,一天内为大病邻居募捐11万余元;大家齐心协力,绘就200米长文化墙……
南彩村的实践是顺义区整体行动的缩影。2023年以来,顺义区大力营造“顺义好风气”,通过建立好人好事发现、宣传、激励机制,坚持扬善抑恶,持续深入推进城市文明建设,推动地区文明风尚整体持续向好。2024年,全区褒奖基层好人好事2400余件,让“好人”登台宣讲,佩戴大红花。同时,向榜样所在单位、子女等近亲属所在单位或学校寄送表扬信千余封,以涵养家风培育乡风。
中外居民共绘“同心圆”
“居民之间应相互监督”“希望准备方便居民清理的工具”……6月3日,在顺义区空港街道嘉园社区举办的嘉人茶话会上,中外居民代表与来自社区、物业的工作人员齐聚一堂,针对社区文明养犬事务各抒己见。
来自德国的李思彤用流利的中文提出建议:“我觉得社区环境卫生很重要,是否可以为养犬人准备一些便捷工具,方便清理狗狗粪便?”作为茶话会的常客,李思彤表示这类活动高效务实,切实解决了居民关心的问题。
嘉园社区自2023年起,依托每月举办的嘉人茶话会,逐渐探索出中外居民互动议事机制。每次活动,来自辖区内的外籍居民与本土居民一起畅所欲言,在沟通中凝聚共识,增进情感。
空港街道工委书记周国忠介绍,街道常住外籍人士3500余名,来自60多个国家和地区。街道依托社区协商议事平台,建立起中外居民互动议事机制,并邀请大家共同监督事务落实,在共融中践行了“人人参与、人人共享”的文明城区创建理念。
一方议事茶桌,聚起中外居民智慧;国际志愿红,跃动社区治理一线。顺义区以开放包容为基,以多元共治绘就文明家园新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