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里,道德模范的故事被居民们津津乐道;家庭中,好家风如春风化雨滋养心田;网络上,正能量短视频刷屏朋友圈……近年来,青海省西宁市城西区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核心,通过选树先进典型、创新实践载体、健全关爱机制,推动文明培育工作走深走实。
/ 榜样引领 /
凡人善举点亮道德星空
在城西区,先进典型的故事正成为激励人心的鲜活教材。
获评第三届全国文明家庭的马如莲家庭,其温暖人心的故事感动了许多人。马如莲与丈夫尹成瑞携手走过数十载,在事业与生活的双轨上并肩前行,诠释着“全国文明家庭”的深刻内涵。工作中,这对“教育+科研”的夫妻档是彼此最坚实的“后援团”;家庭里,他们是温暖的“引航者”;面对家中长辈,他们用孝心书写温情……他们以实际行动构建起和谐美满、充满正能量的幸福港湾,成为践行优良家风的生动典范。
第七届全国文明村镇西北园村的移风易俗实践同样深入人心。“一个馒头、一碗熬饭办丧事”的传统已延续27年。“攀比少了,负担轻了,乡情更浓了!”村党支部书记来身泉介绍,通过村民自发评选“好婆婆”“好媳妇”,移风易俗从“政府要求”内化为“群众自觉”,让文明红利惠及全村。
/ 创新实践 /
文明新风浸润千家万户
城西区以多元载体推动文明理念落地生根。
城西区注重公益广告的“渗透力”,在辖区地下通道新增先进典型宣传长廊2处。人民公园地下通道的“西宁凡人最美剪影”长廊,集中展示身边好人、文明家庭事迹。图文并茂的展板吸引市民驻足观看。“这些模范就在身边,激励我以更高标准要求自己!”居民刘丽颖感慨道。
网络空间是文明培育的“新战场”。“魅力西区”公众号开设专栏,展播先进典型事迹12篇。“中国好人”喻建华的七夕家书在网上报道,以质朴深情传递“小家”与“大家”的责任担当,引发网友共鸣。
在虎台社区,每季度开展的“道德讲堂”已成为凝聚精神力量的重要平台,推动文明理念落地生根。“青海省岗位学雷锋标兵”、退役军人石彦宝担任“明星讲师”。他提出的“五小”活动模式(小场地活动、小课题讨论、小课堂授课、小人物事迹宣讲、小事情大道理演讲),将大道理融入生活点滴。“社区需要接地气的榜样!”社区党委书记秦文花表示。
/ 机制保障 /
礼遇关爱厚植文明根基
城西区持之以恒地关心关爱道德模范,积极落实礼遇关爱道德模范措施,在全社会营造了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浓厚氛围。
古城台街道依托居民议事会,通过案例宣讲、诗歌朗诵等活动倡导《社区移风易俗公约》,让居民自觉抵制婚丧嫁娶铺张浪费。
今年上半年,城西区完成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和第三届全国文明家庭、文明校园推荐申报工作,对全区现有的11家符合复查要求的全国文明单位进行综合评审,西关大街街道办事处、中共城西区委宣传部、青海省博物馆、西宁雄瑞保安服务有限公司4家单位获评第七届全国文明单位。同时,累计向省、市推荐身边好人、新时代好少年6人次。
文明培育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城西区将继续以典型引领为“魂”,用制度护航、用榜样聚力、用文化浸润、用网络赋能,涵养城市文明新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