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服务需要更多科学研判

    7月13日,“2环卫工高温翻8吨垃圾找儿童手表”等多个话题登上微博热搜。据相关媒体报道,7月1日下午,来自广东深圳的卢女士一家乘坐高铁从太原抵达大同。在列车上,孩子将儿童手表装入干净的纸质垃圾袋中玩耍,下车时不慎遗忘在列车上。后续经大同市两名环卫工人徒手在垃圾堆中翻找4个多小时,在堆积如山的垃圾中找到丢失的儿童手表。

    编辑点评:公共服务资源有限,本应用于更紧迫的公共事务,如今却因个人保管不善遗失手表而让环卫工人高温下寻找4小时,这样的“暖心故事”读后让人心情沉重。

    公共服务需要温度,但更需专业性和精准性。儿童手表大都有定位功能,面对类似情况,相关部门可否通过科学手段排查垃圾流向,以缩小搜索范围?8吨垃圾全部翻找的做法,不仅让环卫工人承受不必要的劳动强度,还可能影响其他环卫工作的正常开展。

    有关部门应当优化应急处置机制,在“为民解忧”和“资源效率”间寻找平衡,让环卫工人的努力更有价值。否则,类似事件若频频发生,不仅浪费人力物力,还可能助长依赖心理。真正的为民服务,既要尽心尽力,更要科学合理。(黄祎鸣)

 

当前:A1版(2025年07月15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