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人防、社区纳凉点织就高温“关怀网”
城市清凉地图来了

    近段时间持续高温,多地政府与公共服务机构主动开放公共空间,将“避暑”这件小事转化为民生服务的精细课题。这些举措不仅体现了对户外劳动者、老年群体等特殊人群的体贴,更以闲置资源再利用的创新思维,展现了城市治理的柔性与智慧。当防暑从个体需求升级为公共议题,一座城市的文明底色便在这样“不被打扰的宁静”中悄然彰显。这份夏日里的清凉,恰是“人民至上”最生动的注脚。

    地铁开放纳凉提供避暑空间

    炎热的夏日中午,深圳地铁深云站纳凉区里安静凉爽,来自附近工地的务工人员在此休息,这份“不被打扰的宁静”近日被网友拍成暖心视频,在网络上广为传播,受到成千上万网友的点赞。

    在有需求有条件的地铁站试行纳凉区,是深圳地铁近年来推出的一项便民服务。地铁7号线深云站纳凉区于2024年开设,专门配备了桌椅和防暑药品等。“去年以来,车站附近育才中学桃源校区项目、塘朗山地质灾害治理及生态修复工程项目开始建设,有约200至300名施工人员在此集中施工。最近因为持续高温,有的施工人员中午时段会选择来地铁站休息纳凉。”深云站地铁工作人员刘洋介绍。

    由于前来纳凉的人有时多达六七十人,深云站原本的纳凉区无法全部容纳,所以车站结合实际情况,利用站厅不影响乘客通行的区域,又增设了临时纳凉区,每天中午时段开放,为有需要的人员提供避暑场地,并提供免费饮用水。同时还设置了临时纳凉区的指引标识,安排专人定点巡查引导,确保车站环境安全有序。

    据了解,自2023年以来,深圳地铁已陆续在全市17个车站试行纳凉区,包括6号线松岗公园站、体育中心站,7号线深云站、上沙站、华强南站,16号线东纵纪念馆站、盛平站等,充分利用车站公共闲置空间进行服务升级。记者采访中看到,部分车站的纳凉区还配备了桌椅和书籍等。

    深圳地铁集团表示,纳凉区的设置是深圳地铁打造高品质“圳式服务”的一项具体举措,让地铁优质服务延伸至更多人群。接下来,深圳地铁将积极收集市民乘客的意见建议,根据试点情况和市民需求,评估未来增设更多纳凉区的可行性,加码地铁人性化服务。

    除了深圳,另外一些城市的地铁也面向市民开放避暑空间。据武汉地铁消息,为了应对持续的酷暑天气,武汉地铁247座地下车站向市民和游客开放纳凉,提供清凉舒适的公共避暑空间。当前正值暑期旅游高峰,武汉迎来大量游客。在武汉地铁司门口黄鹤楼站,站厅内聚集了不少纳凉的市民和游客。该站点作为热门景点站,人流量较大,开放纳凉有效缓解了高温天气带来的不适。部分车站,还开辟出纳凉专区,提供小板凳。

    郑州地铁则设置了35处人防便民服务点供乘客、市民避暑纳凉。苏州地铁纳凉区也再次上线,85个站点同步开放,配备纳凉座椅、饮用水、防暑物资。相比前两年,今年苏州地铁的纳凉区规模再升级,全线网共设置85个纳凉站点,覆盖9条线路主要客流集散点。

    今年,合肥地铁进一步扩大了纳凉服务的覆盖范围,在线网的131个车站都设置了“纳凉区”,相比去年增加了44个。无论是环卫工人、快递员,还是市民乘客都能在合肥地铁的纳凉区找到一片清凉天地。纳凉区不仅配备了舒适的纳凉凳,还有“夏日清凉包”,里面有藿香正气水、风油精等防暑物品。部分站点更是考虑周全,设置了饮水点,免费为市民提供饮用水。

   人防工程纳凉点探清凉

    近日,河南省多地持续遭遇高温“炙烤”,人防工程纳凉点成为广大市民乐享清凉的热门“打卡地”。

    “不光凉快,还有Wi-Fi,还能读报、下棋、看电视,美得很!”提起人防工程纳凉点,很多体验过的市民纷纷点赞。真的这么得劲儿?

    7月15日上午10点,洛阳市区的室外温度直逼40℃,位于洛龙区的政和东郡小区里少见行人。走进小区的一栋居民楼,乘电梯来到负一楼,一股凉爽感迎面而来,与户外的滚滚热浪形成鲜明反差。

    这里是洛阳市国防动员办公室(人民防空办公室)今年向公众免费开放的人防工程纳凉点之一——政和东郡地下空间。放眼望去,此处有几百平方米,十分开阔。工作人员马海洪说,为了让群众有更好的避暑纳凉体验,这里进行了精心设计。

    跟随马海洪的脚步,可以看到,偌大的地下空间被划分成了休闲区和运动区。休闲区配备有座椅、报刊阅览架、饮水机、电视机、避暑药品和棋牌桌等。运动区安装了两台健身自行车,摆放有两张乒乓球台。

    居民李大爷正和球友挥拍对战。“这么热的天去哪儿?来这儿就对了,又凉快又不耽搁锻炼。”李大爷说。休闲区里,老人们带着孩子开心玩耍,小朋友在聚精会神下棋,室外烈日炎炎,这里却透着满满惬意。

    离开政和东郡小区,来到位于洛阳市老城区的青年宫广场,沿着广场一角的步梯走下去,便是一处人防工程纳凉点。临近中午,这里人气很旺,有年轻人在短暂休息,给手机充电,也有老年人摇着扇子唠家常,好不自在。

    “每天早上在青年宫广场锻炼后,来这里歇歇脚、消消暑,比在家吹空调强多了!”在此乘凉的王大爷说。

    今年,河南省有165处人防工程纳凉点面向公众免费开放。

    社区纳凉点 消暑好去处

    连日来都是高温天,室外活动受限。山西太原市多个社区在党群服务中心内开设纳凉点,放置休闲座椅、报刊、防暑药品、饮水机等,并安排了电影轮播、手工制作等特色活动。这一方清凉的小天地,成为不少居民喜爱的消暑场所。

    “这里挺凉快,邻居们坐在一起聊聊天,比待在家里有意思。”7月15日上午10时,玉园南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纳凉点里,68岁的李大娘和老姐妹们摇着扇子,轻声闲聊。旁边,有几名孩子坐一桌,安静读书。

    最近持续高温,玉园南社区在党群服务中心的一层,开设了纳凉点,每天上午8时30分至12时、下午2时至6时向居民开放。这里摆着座椅,还添了饮水机、防暑药品箱,工作人员不时为居民端上解暑凉茶。

    “平时,居民来社区要么办事、要么参加活动。”社区相关负责人说,7月12日开设纳凉点后,来的居民明显多了,有人买菜路过,也会进来坐一会儿。

    走进玉园南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空调温度显示26℃,比室外凉爽得多。桌子上,摆放着藿香正气口服液、风油精、花露水等用品。恒大滨河左岸小区的居民孙凤萍每天都来,利用社区提供的材料,一边制作扭扭棒花束,一边与邻居们聊天。为了不吵到上班的社区工作人员,大家自觉地压低了声音。

    还有老人喝着茶水,沉浸在棋盘对弈中。不时有孩子进来,在外面玩得满头大汗,坐下来喝口水,或拿本书阅读。歇一会儿,又蹦跳着跑出去。“这里环境很好,有空调、有茶水,还能和老邻居下棋、聊天。”正在纳凉的胡大爷笑着说,社区很贴心,专门腾出这处避暑空间,大人孩子都喜欢来。

    社区党委书记李福林介绍,纳凉点会定期举办义诊、讲座、书画、观影等主题活动,丰富居民夏日生活。

    为了让大家过好夏天,太原市多个社区开设纳凉点,配套多样化服务。居民来此,不仅感受到丝丝清凉,也找到了乐趣。

    (综合《河南日报》《深圳特区报》《太原晚报》等)

 

当前:A2版(2025年07月17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