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四川省南江县积极探索宣传文化阵地一体化融通、两大功能集成化融汇、三支队伍主体化融聚、四项活动常态化融入的新时代文明实践“1234”建管模式,推动优势互补,实现了蝶变发展。
推动资源整合,实现服务阵地“一体化”融通。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全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体系建设,研究决定用资源整合、阵地融通的方式,把原影剧院、体育馆、文化体育广场等场馆进行整合,升级改造建成3.5万余平方米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综合服务体,形成以思想解读、书苑学习为载体的理论学习感悟区,以科普实践、“邻”聚里为要件的文明实践体验区,以红塔、简家坝、杨家河社区为核心的辐射带动示范区。同时,整合县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童伴之家、青年夜校、志愿驿站和农家书屋等资源,形成了1(中心)+32(所)+414(站)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体系,实现阵地建设全覆盖。
推动信息聚合,实现服务功能“集成化”融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改变传统服务方式,建好“两大智慧平台”,放大宣传、教育、引领、服务群众的功能效应。建好指挥调度平台。搭建全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的“中心管所、所管站”的管理架构,开发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云平台”,连接“掌上南江”APP,打造集指挥调度、数据分析、宣传教育、服务群众于一体的智慧化平台,形成“群众点单、中心制单、平台派单、志愿者晒单、群众评单”的全链条服务和管理体系。建好宣传舆论共享平台。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和图书馆、文化馆向智能化、数字化方向迈进,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巴中篇章南江实践等宣传内容,通过线上智慧平台同频宣传。
推动力量汇合,实现服务队伍“主体化”融聚。紧扣融合发展目标,把宣传、文化、教育、科技、卫生、妇联、团委等各方力量调动起来,联动抓落实、持续抓推进,着力解决有人做事、有能力做事的问题。坚持力量聚合。积极探索建立宣传系统和群团组织文明实践会商研判机制、国省级文明单位和乡村学校少年宫同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结对帮扶机制、公共文化志愿服务积分管理机制、文明实践新闻宣传和成效评估机制,着力锻造了新时代文明实践、结对共建和志愿服务“三支队伍”,把600余名县乡村文明实践工作者、14个国省级文明单位和32所乡村学校少年宫结对共建帮扶者、8支专业志愿者服务队成员聚合成新时代文明实践的推动者,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制度化、规范化运行。
推动服务融合,实现服务活动“常态化”融入。坚持服务融入,推进传理论、解民忧、树新风、兴产业“四项活动”常态化、有温度、接地气。一是开展“传理论”活动,推动党的政策理论深入人心。开办“南江红叶讲习堂”“南江干部讲习堂”,为全县党员干部“补钙”强基、“充电”赋能。二是开展“解民忧”活动,推动利民政策温暖人心。“三支队伍”常态化深入乡村一线开展送政策、送科技、送法律、送健康、送文化等公共文化志愿服务。三是开展“树新风”活动,推动文明新风沁润人心。成功举办2024年全国“村晚”、2025年百姓“春晚”和“我在文明实践中心过佳节”等有影响力的文明实践活动,得到中央、省级主流媒体宣传报道。推动文体创新发展,打造南江“集州欢歌”“羊BA”篮球竞赛等特色项目,让群众深切地感受到地方文艺的传承和创新发展。四是开展“兴产业”活动,推动增收致富凝聚人心。打造各类文化IP助推乡村文化产业振兴发展,推动光雾山5A级旅游景区和云顶茶乡、玉湖长滩4A级旅游景区等文旅融合发展,展现出新时代文化惠民的新特色、新魅力、新亮点,同心绘就产业强、文化兴、乡村美、群众富、社会安的乡村振兴秀美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