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合伙人”激活文化书院新动能
◎ 本报记者 李林晅

    7月的青岛,暑气正浓。一个寻常的周末,记者走进城阳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文化书院,扑面而来的是浓浓的文化气息和此起彼伏的欢声笑语。在非遗课堂上,城阳区河套孟家布艺老虎传承人孙文娟正手把手地教学员制作布艺老虎:“从选料到缝制,每一针、每一线都凝聚着祖辈的智慧。”

    “从来没想过我也能做出这么精致的手工艺品!”学员张琳琳兴奋地展示着自己的作品,“文化书院里的非遗课堂太有意义了!”

    这样的场景在山东省青岛市城阳区并非个例。聚焦“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城阳区在多个社区试点建设文化书院,为群众提供浸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家园。在文化书院,人们既可以读经典、体验非遗,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又能够在书香墨韵中修身养性,在文化交流中陶冶情操。

    阵地已建好,如何让其真正成为大家愿意来、喜欢待的地方?引入“文化合伙人”是亮点。城阳区整合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专业培训机构、高校等专业力量,动员老党员、老教师、文化志愿者等积极参与,为居民提供专业性强、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文化服务。

    “文化合伙人”来了,文化书院人气攀升,文明实践焕发新生机。

    在城阳区流亭街道东流亭社区,竹庐书院在“文化合伙人”胡孝华的推动下,通过联动青岛城阳流亭峄阳文化园、青岛峄阳文化产业街、峄阳竹庐非遗工坊等资源开展特色非遗课程,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态传承,推出的研学课程也颇受孩子喜爱。2024年胡峄阳文化节期间,联合其他单位推出了非遗市集、国潮艺术展演,吸引超10万人次参与。

    在棘洪滩街道,下崖书院成为当地青少年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场所。书院推出的掐丝珐琅、古法琉璃等非遗体验课程不仅深受欢迎,更带动了社区居民积极参与文化建设。

    城阳街道后田社区文化书院教育园区的指尖造物非遗手工馆成为辖区孩子们的好去处。作为社区文化书院的主要板块,教育园区引入了非遗文创、教育培训、体育健康等多个领域的20余家“文化合伙人”,为社区居民及周边社区提供多元化、高品质的文化教育服务,辐射近10万居民。
    “文化合伙人”激活了文明实践新动能,谁能成为“文化合伙人”呢?

    在夏庄街道清晖路社区的清晖书院,除了20余家教培机构组成的“文化合伙人”队伍,以公益性质提供教学场地,为居民提供低于市场价的课程教学;社区里的贤达人士也积极参与课程教学,书院建成了一支由社区居民组成的,人数众多、常态循环的“文化合伙人”队伍,为社区文化服务增效提质。

    “书院全年开设60多门特色课程,服务覆盖老中青少全年龄段居民2万人次。”清晖路社区相关负责人表示,社区还利用小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小站,将书院课程直接派送至楼座单元,让优质文化服务真正“飞入寻常百姓家”。

    不仅于此,河套街道小涧西社区的博智书院有一群返乡创业“文化合伙人”,充分发挥专业特长,在文化服务的同时,为乡村振兴注入动能。上马街道林家村的乡情书院已经成为培育文明乡风、推进基层治理的重要平台……

    如今,在青岛城阳,文化书院已突破单纯传授知识技艺的场所边界,蝶变成凝聚群众精神磁场、培育文明风尚的文明实践新地标。“文化合伙人”们也依托这一平台,在实现自身价值的同时,通过专业化、个性化的服务供给,推动文明新风吹进千家万户。

 

当前:1版(2025年07月18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