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食、夜购、夜玩……“夜经济”升腾“烟火气”!
“夜经济”激发夏日文旅新活力

    近年来,安徽省亳州市持续深化文旅融合,不断丰富夜间经济消费业态,将夜间美食、夜间娱乐、夜间购物等多个场景有机地结合起来,为文旅产业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图为6月28日,市民在亳州市谯城区华佗百草园景区休闲游玩。刘勤利 摄

    盛夏时节,贵州省铜仁市玉屏侗族自治县皂角坪街道茅坪村热闹非凡,游客在路边品美食、看表演、观夜景,乡村文旅融合发展激活“夜经济”,有效拉动了旅游经济和消费市场。图为7月14日晚,茅坪村游人如织。胡攀学  摄

    6月23日,河北港口集团秦皇岛中西医结合医院(港口医院)举办的第二届中医药文化节暨 “青春‘仲’夏夜,岐黄润心田”中医药文化夜市拉开帷幕。图为当天,医护人员带领市民体验中医眼灸疗法。曹建雄 摄

    近日,江苏省盐城市公安局亭湖分局开展反诈宣传进夜市活动,深入辖区沿街商户、夜市摊点等人员密集场所,与群众交流,讲解反诈知识,帮助群众识别骗术。图为7月14日,在盐城市亭湖区万户新村,盐城市公安局亭湖分局五星派出所民警给群众讲解诈骗案例。张凯峰 摄

    当白昼的余温尚未退去,一场城市的“夜之秀”已悄然上演。夜市烟火、灯光演艺、露天电影、非遗展演……在这个热情似火的夏天,全国各地正在纷纷解锁夜间消费新模式,“夜经济”不仅点燃了城市激情,也成为推动文旅产业复苏与升级的重要引擎。

    业态焕新

    点燃城市消费活力

    入夏以来,多地围绕夜间经济消费热点开展各类主题活动,夜市、夜购、夜游、夜食等丰富多彩的“新夜态”点燃“夜经济”,升腾起浓浓的烟火气。

    打破“没有夜生活”的刻板印象,近年来江苏聚夜态、拢人气,不断“上新”夜间消费载体与场景,解锁市民游客的“夜体验”。近日,江苏省商务厅公布50个“江苏省夜间消费集聚商圈(步行街)”名单,成为点亮江苏夜经济版图的“璀璨坐标”。这些商业“魔力圈”,打破购物、餐饮的传统边界,将文化展演、体育赛事、潮流娱乐等多元业态融为一体,构建起多元消费的“全新场域”。

    这个暑期,江苏各地开放式街区、商圈开启了“业态裂变”的创新试验,通过对空间功能的重构与业态组合的设计,激活了“白+黑”的全新消费生态。

    由南京卷烟厂旧厂区改造而成的D9文化创意商业街区,成为夜间文化消费的新亮点。位于街区钢梯处的巨型彩色像素块小狗造型,以亮眼的色块拼接成萌趣模样,消费者可通过互动绳与其亲密合影,成为全天人气火爆的打卡地标。“夜幕降临时,内置的LED模块会依次点亮,形成动态像素动画,夜晚切换为暖光,拍照更有氛围感。”来打卡的年轻人感慨这个街区“夜能量”满满。这种场景创新让街区22∶00—24∶00的“深夜消费”占比明显提升。

    “夜经济”并非简单的延时营业,而是打造多元化、精细化的消费场景。一些城市创新推出“博物馆深夜开放”“剧本杀+夜游园”“非遗夜市集”等形式,既有文化深度,又不失年轻活力。

    福建泉州推出的“古城夜行”主题游,在夜色中走街串巷、听南音、品香茗,带游客在市井小巷中读懂海丝文化;而湖南长沙则主打“潮流夜经济”,以直播电商、夜间音乐节、24小时书店等形式,引领年轻人夜生活新方式。

    这一系列“夜”态新玩法,不仅吸引了大量游客,也带动了本地餐饮、住宿、交通、零售等多行业联动,成为推动夜间经济“热起来”“活起来”“火起来”的关键力量。

   文化焕活

    解锁城市精神密码

    作为首批入选自治区级夜间经济示范街区的新疆乌鲁木齐市大巴扎步行街,白天游人如织,晚上开启“夜游模式”。网红达人街头演绎、主题巡街歌舞、舞狮舞蹈表演……大巴扎步行街化身“露天派对大舞台”,年轻人直呼“这才是新疆夜生活天花板!”“五一”、端午假期,大巴扎步行街日均客流超过20万人次,是国内知名的文旅新地标。

    早在2021年,乌鲁木齐就出台了《关于推进夜间经济发展的工作方案》,确定了“大力发展夜间经济,建设核心区、示范区、集聚区,培育中华老字号、地道新疆味、特色家乡货美食品牌,培优‘新疆是个好地方 丝路天山不夜城’夜间经济品牌”总体目标。

    漫步于夜晚的乌鲁木齐,如果恰巧来到长春中路的海岛与浪美好生活创业园,可以欣赏五彩斑斓的集装箱创意街区,或参与一场主题市集。在书籍、文创、手工皮具、毛线编织等摊位上,挑挑选选、沉浸其中。

    这些示范街区已成为乌鲁木齐夜间经济的地标引领,见证乌鲁木齐的夜间经济已从以餐饮、购物为主的传统夜市,拓展为旅游、文体、展览等相加相融的夜间消费新业态、新场景,呈现出更加多元、立体的格局。

    夜经济的高阶形态,是让消费成为文化传播的媒介。江苏的夜间消费市场正通过国潮元素的现代表达、潮流文化的在地化创新、城市记忆的当代唤醒,推动文化成为商业的“核心竞争力”。

    潮流文化的在地化创新,让商业空间成为城市气质的“表达窗口”。苏州工业园区CBD核心区的688艺术潮流空间,以“公园+艺术+体验”为核心理念,成为年轻人的社交磁场。“在这里,喝咖啡像逛美术馆,遛狗时能偶遇策展人,骑行后能直接去酒馆放松,这种生活方式太酷了。”市民张先生的感受道出了城市“艺术公园”的魅力。这个夏天,这里还将举办餐车市集、双周末生活市集、主理人共创沙龙等活动,潮流文化与城市生活于此深度融合。

    目前,各地夜经济已超越“逛吃”的浅层消费,成为文化价值的现代表达。文化不再是商业的装饰,而是驱动消费升级的内核——每一次打卡都化作“文化认同”,而每一个跃动的“消费夜”,都可能成为激活城市精神内核的“价值奇点”。

    安全相伴

    全力守护城市“烟火气”

    滋啦冒油的烤串、麻辣鲜香的小龙虾、冰镇凉爽的啤酒……夜经济升腾的“烟火气”是城市活力的缩影,但这份“烟火气”的背后,也存在诸如食品安全、交通秩序、环境卫生等一系列的问题。为了让这份热闹更安心,各地开始积极探索护航平安“夜经济”的新路子。

    当暮色浸染湖面,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西双湖的夏夜市集如期而至。7月11日晚,东海县公安局交警大队牛山中队组织民警辅警走进热闹的西双湖市集,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活动,为市民游客的夜生活筑牢安全防线。交警们通过摆放宣传展板、发放交通安全资料、面对面讲解等方式,向摊主和游客普及道路交通安全知识。

    人群涌动,夜市喧嚣,车流不息……河北省定州市入夜,警灯闪烁与霓虹灯光交相辉映。随着夏日温度的攀升,崇文街夜市愈发繁华。为保障夜市秩序与市民安全,定州市公安局北城派出所采取多项措施。强化对夜晚人员密集区域的巡防,提高街面见警率,确保市民在夜市活动中安心享受美食与购物乐趣。

    在夜市的熙攘中,北城派出所巡逻民警走到一个美食摊位前,提醒摊主注意液化气的使用安全,并仔细检查了摊位旁的灭火器材。摊位老板表示,有了他们的每日巡查,夜市的安全有了坚实保障,大家都能安心经营、愉快消费。

    为保障夜市食品安全,护航“夜经济”蓬勃发展,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积极行动,多措并举,为市民和游客打造安全、放心的夜市消费环境。

    针对夜市经营特点,区市场监管局成立检查小组,错峰错时对各大夜市开展监督检查。对甘州府城等人流量大、摊位主体多的夜市,安排专人驻点指导,从资质公示、场所卫生到食品加工制作、燃气安全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督促和整改,做好“夜经济”的服务保障。

    甘州区市场监管局西街市场监管所相关负责人说:“执法人员重点查看经营者《食品小摊点登记卡》、健康证、食品来源、储存卫生及燃气安全等,同时宣传食品安全知识,有效提升经营者自律意识,切实保障公众饮食安全。”

    在这些举措中,各地不仅守护着每一盏灯笼、每一缕甜香,更托起了市民、游客稳稳的幸福,让“夜经济”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综合《新华日报》《中国商报》《乌鲁木齐晚报》等)

当前:4版(2025年07月18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