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湖公园好心茂名标志。 黄信涛 摄
数说茂名
● 全国文明镇2个
● 全国文明村14个
● 全国文明单位17个
● 全国文明家庭3户
● 全国文明校园4所
● 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4名
● 广东省道德模范4名
● 中国好人19名
● 广东好人89名
山海并“茂”,好心闻“名”。广东省茂名市山海齐全,山中避暑、海岛避寒等度假元素俱全;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中国巾帼英雄第一人”冼夫人、“岭南仁医”潘茂名等历史名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遗产;物产丰富,荔枝、沉香、化橘红等特色产品扬名世界。
茂名的历史名人冼夫人是中国南北朝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一生致力于平定叛乱、促进民族融合、维护国家统一,曾提出“唯用一好心”,表达自己无论面对何种情况,都坚持“一辈子只做好事,不做坏事”的信念。多年来,茂名从其精神中汲取养分,坚持将“好心文化”作为茂名城市精神的核心与文化根脉,打造“好心之城”。同时,坚定“创建为民、创建惠民、创建靠民”理念,扎实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和城市管理工作。
今年5月,茂名市被中央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领导小组授予“全国文明城市”称号。盛夏时节,记者走进茂名,感受其文明魅力与高质量发展新气象。
城市颜值与内涵双提升
“小区现在住着特别舒心,重修了下水管道,下雨天院里再也不会积水!”茂南区新华街道新华西社区化工厂小区曾经杂草丛生、垃圾堆积、道路坑洼不平,如今小区绿意盎然、干净整洁,道路平坦、车辆行驶时不再颠簸。小区居民围坐着谈论起焕然一新的小区环境,赞不绝口。
同样脱下了“老旧外衣”的茂南区红旗街道龙山路15号大院,现在环境清幽静谧,楼道整洁清爽、车辆停放有序,运动场内欢笑不断,整个小区呈现出一片温馨祥和的气氛。
“近年来,我们以‘十大强基’‘十大提升’等工程为引擎,全力推进城市基础设施提质。”茂名市相关负责人介绍,老旧小区改造、升级无物业小区管理、打通“断头路”、农贸市场“升级变身”……一系列举措让城市功能品质飞跃,市民畅享便捷生活,为文明城市创建筑牢“硬支撑”。
如今的茂名,211公里健康步道如绿色动脉贯通城区,污水管网让城市“毛细血管”重焕生机,1560个小区在改造中华丽转身,完成了从“面子”到“里子”的蝶变,城市“颜值”与“内涵”双提升。
从“要我文明”到“我要文明”
清晨时分,茂南区迎宾社区居民李阿姨就开始了一天的志愿服务活动。从交通劝导到社区服务,从邻里调解到垃圾分类督导,她身兼多职。“文明创建没有旁观者,是关乎我们每一位居民切身利益的大事。”李阿姨告诉记者,大家都发自内心地支持并积极地参与其中。
80岁老人许怀光二十年如一日义务打扫小区卫生,不计回报得失,以实际行动践行“有一分热、发一分光”,感动了无数人。
这些志愿者,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对社区的热爱,用无私奉献传递着文明的力量。
近年来,茂名市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为载体,探索“老年志愿服务+社区工作”实践样板,引导激励“银龄力量”赋能基层治理。“在创新志愿服务形式方面,茂名还打造了‘一元饭堂’‘婆孙乐’等特色项目。”茂名市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这些志愿服务项目既解决民生需求又传播文明理念,实现服务群众“零距离”。
如今,“有时间做志愿者、有困难找志愿者”已成为茂名市民的生活新理念。从“要我文明”到“我要文明”,茂名市民的自觉行动,正成为永不停步的幸福接力,让“好心茂名”的金字招牌愈发闪亮。
“好心文化”塑造城市风骨
在应对台风“蝴蝶”过程中,信宜市贵子镇村干部刘名芳深夜冒着倾盆大雨巡查村庄,及时发现险情并上报,在山体滑坡前安全转移25户57人,用共产党员的忠诚担当守护了群众安宁;“广东好人”林志军,危难时刻以一人之力勇救5名落水群众……这些凡人善行,共同托举着向上向善的“好心之城”。
“好心”,在茂名无处不在。
在茂名大道与站北路立交转盘中间,一座以行草“好”字为主要元素的“好心茂名”徽标雕塑赫然矗立;一到周末,露天矿生态公园里游人如织,这片由矿坑蝶变而来的水域被茂名人称为“好心湖”;建成“好心公园”“好家风公园”200多个;南越文创街“好心书屋”智慧图书馆24小时开放,村居级农家书屋实现全市全覆盖,公益性的“好心书院”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
“生活在这座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我感到很自豪,我也常常邀请外地的朋友到‘好心之城’做客。”“‘好心之城’会涵养更多的‘好心人’!”“风景好,环境好,人也好,我觉得茂名什么都好。”……在街头巷尾的随机采访中,茂名市民的话语里也透出对家乡浓浓的自豪感。
获得“全国文明城市”称号绝非终点,而是全新的起点。站在新的起点上,茂名正以归零心态再出发,让文明之花常开长盛,为“好心茂名”增添更加绚丽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