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和合”公式算出1+1>2
——山东潍坊寿光市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
◎ 董钰塬

   一站式服务创新模式‌

    “和合之家”整合五大平台资源,实现文明实践、矛盾调解、文化服务等功能融合,形成“进一扇门、解百家忧”的高效服务模式

    ‌精准化活动激发参与活力‌

    依托“和合之家”平台,开展舞蹈培训、非遗体验等多样化活动,推动文化服务从“大水漫灌”转向“精准滴灌”

    ‌多元力量协同赋能‌

    打造“正规军+社会力量”的服务主力军,培育多能型人才,组建1300余支志愿服务队伍,以专业深度和人情温度推动文明实践落地生根

    在山东省潍坊市寿光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退休教师李老师在二楼传统文化宣教中心的道德讲堂上听完一堂家风讲座之后,顺道在一楼的矛盾调解中心帮朋友咨询了法律问题,临走还在文化活动中心给孙子报上了周末的非遗剪纸体验课。“搁以前,跑这三个地方得花两天!现在只需要半天时间。”

    引发李老师感慨的,正是寿光市创新打造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和合之家”。这个集思想引领、文化浸润、教育培训等功能于一体的新型阵地,正以“多中心融合、一站式服务”的创新模式,有效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五大平台“握指成拳”

    夯实“和合主阵地”

    过去,群众寻求理论政策解答、参与文化活动、调解矛盾纠纷,往往需要跑多个地方,找不同部门,“和合之家”的诞生,正是为了解决这种资源分散、服务割裂的痛点。寿光市整合文明实践中心、传统文化宣教中心、社会治理服务中心、矛盾调解中心、文化活动中心五大平台资源,构建起机制共建、阵地共用、队伍共管、资源共享、活动共联的运行模式,提供精准化服务供给,形成“进一扇门、解百家忧”的服务模式。

    “阵地共用”绝非简单的物理拼凑,其核心在于“机制共建、资源共享”带来的深层次化学反应。通过建立统一的指挥调度平台和信息共享机制,“和合之家”确保了五大中心功能的有效衔接与协同联动。例如,社会治理服务中心排查到的群众矛盾线索,可即时流转至矛盾调解中心介入处理;文化活动中掌握的群众需求,能精准反馈给文明实践中心,实现供需对接“双向奔赴”;传统文化宣教活动又能为文化活动和矛盾调解提供丰厚道德滋养。这种打破壁垒、资源互通的运行模式,使“和合之家”真正成为一个有机整体,释放出“1+1>2”的强大聚合力,将“主阵地”的辐射力、承载力提升到全新高度。

    多彩活动“靶向发力”

    激发“和合新活力”

    近日,“艺见众行”中国舞公益培训班2025年第一期在“和合之家”四楼的“文艺之家”舞蹈室顺利结课,众多舞蹈爱好者在培训中品味了一场精彩的舞蹈艺术盛宴。此次公益培训自3月份启动以来,历经40课时,吸引了1500人次踊跃参与。

    这是“和合之家”在新时代文明实践惠民活动中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寿光市聚焦新时代文明实践“和合之家”的功能定位,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建设五个“千万行动”,举办全民阅读、文艺汇演、非遗展演等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该市用好文明实践云讲堂、寿光云APP等平台,定期策划推出音视频、图文课程,将理论政策、法律法规和文化文艺等内容“搬上”手机荧屏,同时,充分利用传统节日、重大节庆纪念日、重要时间节点,开展“强国复兴有我”“核心价值观我践行”“我们的节日”等形式多样的群众性主题活动,为群众带来了一场场精神文化盛宴。

    “和合之家”并非简单场所叠加,而是围绕“和”的理念与“合”的效能,精心设计服务供给,依托“和合之家”这一平台,推动优质文化资源和服务从“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转变,实现“活动共联”。调解室里的促膝长谈,可能化解一场家庭危机;文化大讲堂的宣讲,巧妙融入移风易俗的倡导;一次文明实践活动,成为凝聚邻里情感的纽带。“和合之家”通过精准对接群众需求、丰富服务内容、创新活动形式,成功激活了城乡文明的“新动能”,让群众在参与中提升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自觉成为文明实践的参与者和受益者。

    多元力量“同频共振”

    锻造“和合主力军”

    再好的平台,也需要人来激活。“和合之家”深谙此道,对原隶属于五大中心的专业骨干力量进行了系统性整合,矛盾调解员、文化辅导员、优秀传统文化讲师等“正规军”被纳入“和合之家”统一管理,定期开展调解技巧、宣讲艺术、活动策划等专项培训,让专业力量更懂群众语言、更接基层地气。“过去各干各的,现在要当‘多面手’。”传统文化讲师赵敏的经历颇具代表性。她参加了“和合赋能”培训后,如今既能讲传统文化,又能用心理技巧辅助参与调解。

    与此同时,“和合之家”大门敞开,广泛吸纳社会“增量”。通过开展志愿者招募、培训等活动,一大批政治素质好、热心公益、在群众中有威望的党员、退休干部、道德模范、文艺爱好者被招募、培育为文明实践志愿者,组建成“百姓名嘴”宣讲团、朱天平“好人工作室”“文艺轻骑兵”等特色文明实践服务分队。文明实践志愿者、寿光市舞蹈家协会会长王鲁表示:“开展舞蹈公益培训,不仅是为了传递舞蹈艺术、传播文化文明,更是希望通过志愿者的无私奉献,感召更多人投身文明实践服务。协会将采用‘以老带新’模式,培养更多优秀学员成为舞协文艺志愿者。”

    退休法官老张在“和合调解室”找到了新价值,其专业素养与人生阅历成为化解基层矛盾的宝贵财富;向阳社区文艺达人刘梅带领的舞蹈队,在“和合之家”的孵化下成长为传播文明乡风的重要力量。目前,寿光市已组建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1300多支,他们如同点点繁星,汇聚成强大的文明实践力量,使“和合之家”的服务供给既有专业深度,更有人情温度。

 

当前:A3版(2025年07月22日) 上一版 下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