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当晨曦微露,湖北省咸宁市第四小学的书法教室里便飘散出淡淡的墨香。这所拥有55年历史的学校,前身为咸安区永安南门小学,自2017年更名以来,学校将书法教育打造成特色品牌,1500余名学子在70余位教师的引领下以笔墨为舟,遨游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长河。
校园内,充满古韵的书法文化长廊陈列着一幅幅精美的书法作品,这是学校科学育人体系的生动体现。荣誉室里,近百枚书法竞赛奖牌见证着育人成果。近3年来,有800余名学生在各类书画大赛中获奖,学校获评“湖北省书法教育示范学校”“咸宁市十强学校”等。
为了让书法教育在这里实实在在地扎下根、开上花、结出果,学校构建了三重保障机制。在管理层面,学校下足功夫,专门成立了以校长为首的专项领导小组,还制定了《书法教育发展规划》等7项规章制度,把书法课正式纳入教学考核体系,从制度上为书法教育保驾护航。在师资建设上,学校探索出独具特色的“双轨培育”模式。一方面,定期邀请湖北省书法家协会的专家来校,给老师们进行专业培训;另一方面,积极引进高校书法专业的优秀人才。在硬件设施上,学校打造了三间专业书法教室、四间书法工作室,还在校园各处精心布置,建起书法文化长廊、作品展览区。浓郁的书法文化气息弥漫校园,学生们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不知不觉就被书法艺术的魅力所感染。
“注意这个字里垂露竖的写法。”在书法教室里,书法老师一笔一画地给学生传递着书法中的奥妙与乐趣。学校构建的“三层三维”教学模式,让书法教育焕发新生机。分层教学体系精准施教:低年级通过“笔墨游戏”培养兴趣,中年级侧重结构训练,高年级则开展创作实践。跨学科融合更显巧思——语文课解析汉字演变,美术课探索墨色韵味,历史课讲述颜真卿凛然风骨。
每年5月,学校都要举办书法艺术节。今年的主题展区令人眼前一亮:青花瓷纹样的纸伞悬于廊下,剪纸作品勾勒出咸宁山水……最引人注目的,便是教师、学生、家长共同书写的动人场面。一位参与活动的家长说:“我练字全是受孩子的影响,看他热爱书法、练得刻苦,我也就跟着练了。我父亲见孙辈字写得好,还拿他的字当样子临摹,也练了起来。这就是家校共建最实在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