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AI技术不断更新迭代,让阅读与旅行有了跨界融合的可能。今年5月发布的《2025中国青年旅游观察报告》显示,超九成受访青年认为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依然重要。
在此次调查中,92.5%的受访青年愿意尝试让AI根据自己的阅读书单推荐旅游地、做行程规划。其中,34.8%的受访青年表示“非常愿意”。
“我会因为读过某本书,而去书中的地方旅行。”来自新疆的95后张希语说,自己更喜欢到人文与自然都很有魅力的地方去旅游,如果读到与之有关的书籍,就会对这些地方更加心生向往,希望能沉浸式地感受民俗风情。
来自甘肃的00后大学生闫婷最近在阅读一本以唐朝为历史背景的小说,书中描绘了当时的物资运输网络,令她产生了浓厚兴趣。“如果AI能根据书中的内容,生成一条主题线路,不仅能让我更好地理解书中内容,还能规划出具有历史感的旅行路线。”
“看书时会触发对情境的期待和想象,让人沉浸其中。”在北京读大学的00后邓南孜表示,如果AI能根据自己的阅读书单推荐旅游目的地,她很乐意试试。“但AI带来的信息是间接的,只有亲眼所见、亲身感受才能让我们与现实世界保持连接。”
调查显示,90.6%的受访青年认为,尽管在AI时代,足不出户可阅历史、览山河,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依然重要。
“无论什么时代,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都很重要。”张希语认为,虚拟现实无法替代实地体验,就像现在电子书很普及,但仍有人追求纸质书阅读一样。“我看完‘数字敦煌’后,就很想实地感受敦煌的魅力,因为当场看到、当场感受对我来说更有意义。”
“我之前在书中看过山西的应县木塔,了解到它建成900多年了,是现存最高大、最古老的纯木结构楼阁式建筑,但当我亲眼见到塔身层层叠叠的斗拱时,还是被震撼了,那是看图片、视频无法体会的。”闫婷说,当自己站在木塔下,闻着木头的味道,看着阳光透过窗棂洒在梁柱上,周围好像都静下来了,她不禁感慨:这也许就是行万里路的意义吧。(据《中国青年报》)